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上
文天祥 〔宋代〕
天边青鸟逝,海上白鸥驯。
王济非痴叔,陶潜岂醉人。
得官须报国,可隐即逃秦。
身事盖棺定,挑灯看剑频。
白话文翻译:
在天边的青鸟飞逝,海面上的白鸥安静地栖息。
王济的叔父并非痴迷于名利,陶渊明又岂是沉醉于酒色?
得了官位就要报效国家,隐居也可只是逃避秦朝的统治。
身世已经注定,挑灯夜读剑书的次数增多。
注释:
-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飞逝和自由。
- 白鸥:海鸥,常见于海边,象征着安宁与自由自在的生活。
- 王济:王济,字士贞,指王羲之的儿子,非痴迷于名利。
- 陶潜:陶渊明,古代著名隐士,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象征高洁的隐逸。
- 得官须报国:获得官职的人应尽忠报国。
- 可隐即逃秦:隐居可以理解为对当时政治的逃避,指的是秦朝的残暴统治。
- 身事盖棺定:人生的事情在死后已定,暗指身世的无常。
- 挑灯看剑:夜晚挑灯读书,寓意对剑术的执着和对国家的期盼。
典故解析:
- 王济与陶潜:王济和陶渊明两位历史人物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强调名利,后者则追求隐逸。
- 逃秦:指的是秦朝的暴政与压迫,隐喻对社会动荡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因抗元而被俘,后被杀。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朝灭亡、国家动荡之时,文天祥在此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和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文天祥的《海上》通过描绘自然意象与历史典故,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的深刻思考。诗中“天边青鸟逝,海上白鸥驯”,用青鸟和白鸥的对比,表现了自由与安宁的追求。青鸟象征着理想与希望,而白鸥则代表着现实中的安逸。
接着提到的王济与陶潜,表面上看似在讨论个人的选择,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他认为,无论是追名逐利的王济,还是隐居田园的陶潜,最终都在探讨忠诚与责任的问题。诗人强调“得官须报国”,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认为个人的成就应当服务于国家。
最后,文天祥以“身事盖棺定,挑灯看剑频”总结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身世的无常以及对理想的执着。挑灯夜读的画面,不仅展现了他对武力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对祖国未来的深切期待。这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边青鸟逝:描绘青鸟的飞逝,象征着理想的消逝。
- 海上白鸥驯:白鸥安静,反映现实的平静状态。
- 王济非痴叔:引述王济,表明对名利的反思。
- 陶潜岂醉人:陶渊明的隐逸并非醉生梦死。
- 得官须报国:官职的获得应以报效国家为重。
- 可隐即逃秦:隐居生活并非完全逃避责任。
- 身事盖棺定:人生的事情终究要面对死亡。
- 挑灯看剑频:频繁挑灯夜读,暗示对未来的准备。
修辞手法:
- 对比:青鸟与白鸥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比喻:用青鸟和白鸥隐喻人生态度。
- 排比:句式结构的整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个人理想、责任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鸟:象征理想与希望。
- 白鸥:象征安逸与现实。
- 剑:象征力量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鸟”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现实
- C. 名利
-
文天祥认为得官应当如何?
- A. 享乐
- B. 报国
- C. 隐居
-
“挑灯看剑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渴望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隐逸生活,追求田园的安宁。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酒的热爱与人生的无常,虽不同于文天祥的忧国情怀,却同样反映了对理想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文天祥与南宋历史》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