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笔诗 萧衍 〔南北朝〕
昔闻兰蕙月。独是桃李年。 春心傥未写。为君照情筵。
白话文翻译:
从前听说兰蕙在月光下盛开,如今我正值桃李年华。 如果春心还未曾书写,就让它为你照亮情感的宴席。
注释:
- 兰蕙:兰花和蕙草,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 桃李年:比喻年轻貌美的时期。
- 春心:指青春的情感或激情。
- 傥:如果。
- 情筵:情感的聚会或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南朝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尤其擅长写诗。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萧衍在年轻时期所作,表达了他对青春情感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兰蕙和桃李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兰蕙和桃李为喻,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时光的珍视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诗中的“春心傥未写”一句,暗示了青春情感的未被书写,而“为君照情筵”则表达了作者愿意用这份情感去照亮他人的情感世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青春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闻兰蕙月”:从前听说兰蕙在月光下盛开,这里用兰蕙比喻高洁的品质。
- “独是桃李年”:如今我正值桃李年华,比喻自己正处于年轻貌美的时期。
- “春心傥未写”:如果春心还未曾书写,指青春的情感或激情还未被表达。
- “为君照情筵”:就让它为你照亮情感的宴席,表达了作者愿意用这份情感去照亮他人的情感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兰蕙和桃李比喻高洁的品质和年轻貌美的时期。
- 假设:通过“傥未写”表达了一种假设的情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青春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时光的珍视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兰蕙:比喻高洁的品质。
- 桃李:比喻年轻貌美的时期。
- 春心:象征青春的情感或激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兰蕙”比喻什么? A. 高洁的品质 B. 美丽的景色 C. 丰富的情感 答案:A
-
“春心傥未写”中的“傥”是什么意思? A. 如果 B. 已经 C. 将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怀古迹五首》(杜甫):杜甫的这组诗通过对古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张若虚的这首诗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咏怀古迹五首》(杜甫)与《咏笔诗》(萧衍):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 《萧衍诗集》:收录了萧衍的诗歌作品,是研究萧衍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