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上人以诗相别复和之》
时间: 2025-01-25 18:08: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钵囊已解何山夏,千顷堂前又饱参。
仙里未须求七七,禅中聊共说三三。
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
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已经脱离了何山的夏天,来到了千顷堂前,饱览了茶树的美景。
在仙境中不必再追求那些繁琐的道理,在禅宗中我们可以随意地聊聊。
今天的远师应该在同一个社团中,弥勒佛在未来的某一年可以同我们一起供奉。
我再也看不见生公讲经的地方,到现在花雨依然飘落如毯。
注释
- 钵囊:指装东西的袋子,借指出家人(僧人)所用的法器。
- 千顷堂:指宽广的茶园或道场,代表佛教的清净与安宁。
- 七七、三三:可能指佛教中的一些教义或哲理,具体含义可能涉及辩论或讨论。
- 弥勒:指弥勒佛,佛教中的未来佛。
- 生公:生公指的是某位高僧,讲经说法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字孟甫,号檀溪,宋代诗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喜欢佛教,尤其以禅宗为主,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禅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与一位朋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佛教生活的感慨。诗中对禅宗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艺术上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宁静。前两句写出了诗人从何山的盛夏中解脱出来,回到千顷堂前,象征着一种对自然与内心的回归。这里的“千顷堂前”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与友人相聚的象征。诗人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似乎在诉说着对曾经共度时光的珍惜。
诗中“仙里未须求七七,禅中聊共说三三”一句,表达了在追求佛法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繁复的教义,而应重在实际的体验与交流。这种对禅宗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的智慧与洒脱,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接下来的两句“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则展示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期待与远道而来的师友共同修行、共同供奉弥勒佛。最后一句“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则是一种对过去教诲的追忆与对无常的感叹,花雨的轻柔也隐喻着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变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钵囊已解何山夏:表明作者已然摆脱了何山的炎热,象征一种心灵的解脱。
- 千顷堂前又饱参:回到千顷堂前,沉浸在美丽的茶园中,代表着对自然的享受与宁静。
- 仙里未须求七七:在仙境中,不必追求复杂的教义,强调了简单与真实。
- 禅中聊共说三三:在禅中与友人轻松地交流,展示了诗人的人际关系与心境。
- 远师今日宜同社:希望远道而来的师友能够聚在一起,象征着团结与共修。
- 弥勒它年可共龛:期待未来能一起供奉弥勒佛,表达了对信仰的渴望与期盼。
- 不见生公讲经处:怀念曾经的讲经场所,表现对传统的尊重。
- 至今花雨落毵毵:花雨缤纷,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钵囊已解”和“千顷堂前”形成对比,展示了诗人从烦嚣到宁静的心路历程,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佛教生活的体悟,以及对未来修行的期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安宁与对信仰的坚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钵囊:象征出家僧人的生活与修行。
- 千顷堂:象征宁静的道场与自然的和谐。
- 弥勒:象征未来的希望与信仰的寄托。
- 花雨: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具有诗意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顷堂”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忙碌的生活
c. 纷争的场所 -
“弥勒”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朋友
b. 未来的希望
c. 过去的回忆 -
“花雨落毵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悠闲
c. 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葛立方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都具有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但葛立方更加强调佛教哲理,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情的离别与伤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禅宗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