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道中壁间有乌石寺诗和其韵》

时间: 2024-09-19 22:08:16

钟情翠巘倚崚嶒,付与芒鞋与瘦藤。

君赐一麾方作吏,天融万壑却输僧。

拟将矩矱追廉杜,未许机锋嗣秀能。

投帻它年应未晚,与君曲室话三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昌道中壁间有乌石寺诗和其韵
作者:葛立方
钟情翠巘倚崚嶒,
付与芒鞋与瘦藤。
君赐一麾方作吏,
天融万壑却输僧。
拟将矩矱追廉杜,
未许机锋嗣秀能。
投帻它年应未晚,
与君曲室话三乘。


白话文翻译:

在青翠的山峦中,我情有独钟,倚靠着巍峨的崚嶒山脊,
我把芒鞋和瘦藤交给了你。
你赐予我一纸命令,我才得以做个小吏,
而这天地间的万壑,竟然是僧人所输。
我打算追随廉杜的志节,但不允许机锋代替了优雅的才能。
投下帽子,明年再来,或许还不算太晚,
到时我与你在曲室中谈论三乘的道理。


注释:

  • 钟情:心中所热爱,情感深厚。
  • 翠巘:青翠的山峰。
  • 崚嶒:指高耸的山峦。
  • 芒鞋:用草编制的鞋子,象征简单的生活。
  • :指令,命令。
  • :指修道的人,隐喻清净的生活。
  • 矩矱:古代的标准和规范,象征追求的目标。
  • 廉杜:指的是杜甫等诗人,象征高尚的品德。
  • 机锋:聪明才智,灵活机变的能力。
  • 三乘:佛教中,指三种法门(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典故解析:

  • 廉杜:廉是指廉洁,杜是指杜甫,诗人以此为榜样,追求高尚的品德。
  • 三乘:在佛教中,三乘是指三种不同的修行方式,代表不同的思想和境界,表明诗人对佛教哲理的向往与探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以山水、禅理为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游历乌石寺时,诗人在大自然中体悟人生,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寿昌道中壁间有乌石寺诗和其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世俗官职的淡漠。诗中描绘的青翠山峦和蜿蜒山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通过“钟情翠巘倚崚嶒”,诗人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而“付与芒鞋与瘦藤”,则暗示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尽管他在“君赐一麾方作吏”,显示出他在世俗职务上的无奈,但他仍旧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表现出他对物质世界的淡泊。最后以“与君曲室话三乘”结束,诗人期待与友人共同探讨人生哲理,展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渴望。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钟情翠巘倚崚嶒:诗人倾心于青翠的山峦,倚靠在巍峨的山峰上,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2. 付与芒鞋与瘦藤:将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物品交给友人,象征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
  3. 君赐一麾方作吏:受命于人,成为小吏,反映出对官职的无奈与淡泊。
  4. 天融万壑却输僧:天地间的万壑中,似乎是僧侣的清净,诗人向往的生活。
  5. 拟将矩矱追廉杜:想要追随古代诗人的高尚品德,向杜甫等人学习。
  6. 未许机锋嗣秀能:不允许才华横溢的机巧代替真正的优雅。
  7. 投帻它年应未晚:希望在未来的某天再来,或许还不算太晚。
  8. 与君曲室话三乘:期待与友人一起探讨佛教的三种法门,展现思想的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山水,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 对仗:如“钟情翠巘”与“付与芒鞋”形成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 象征:芒鞋、瘦藤象征简朴的生活,表达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同时也渴望追求高尚的品德与精神的升华,体现了对佛教哲理的探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巘:象征自然的美与宁静。
  • 芒鞋: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 :象征清净与超脱。
  • 三乘:象征精神追求与哲理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赐一麾”意为: A. 受命于人
    B. 自由自在
    C. 高高在上

  2. “投帻它年应未晚”中的“投帻”表示: A. 投降
    B. 放弃
    C. 摘下帽子

  3. 诗中追随的人物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描绘。
  • 《静夜思》 by 李白:探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寿昌道中壁间有乌石寺诗》: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显悲怆,后者则表现出淡泊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