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倅和銛老一诗因次其韵》

时间: 2025-01-26 22:58:48

俯为生灵与虏和,君王何忍愤挥戈。

信行塞外还交聘,人在军中可雅歌。

金帛莫嫌今重弗,丁黄将见岁加多。

汉淮千里惟青草,乘此屯田可就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俯为生灵与虏和,君王何忍愤挥戈。信行塞外还交聘,人在军中可雅歌。金帛莫嫌今重弗,丁黄将见岁加多。汉淮千里惟青草,乘此屯田可就麽。

白话文翻译:

为了百姓与敌人和平相处,君王怎能忍心愤怒地挥动兵戈。即使信使在塞外往返,军中的人们依然可以优雅地歌唱。不要嫌弃现在的金帛沉重,丁黄之税将会逐年增加。汉淮之间千里只有青草,利用这个机会屯田可行吗?

注释:

  • 俯为生灵与虏和:俯,表示屈服或顺应。虏,指敌人。全句意为顺应百姓的意愿与敌人和平相处。
  • 君王何忍愤挥戈:挥戈,指发动战争。全句质疑君王为何要忍心愤怒地发动战争。
  • 信行塞外还交聘:信行,指信使。交聘,指外交使节的往来。全句描述信使在边塞外往返传递消息。
  • 人在军中可雅歌:即使在军中,人们也可以优雅地歌唱,表达即使在战争环境中,仍有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 金帛莫嫌今重弗:金帛,指财富或贡品。全句意为不要嫌弃现在的财富或贡品沉重。
  • 丁黄将见岁加多:丁黄,指税收。全句预测税收将会逐年增加。
  • 汉淮千里惟青草:汉淮,指汉水和淮河之间的地区。全句描述这一地区千里之内只有青草,形容荒凉。
  • 乘此屯田可就麽:屯田,指军队在边疆地区开垦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全句探讨在这种情况下屯田是否可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造诣。该诗可能创作于宋代与外族交战或和平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状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宋代与外族和平谈判或战后重建时期创作的,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也探讨了在边疆地区屯田的可能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和平与战争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中“俯为生灵与虏和”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认为和平是为了百姓的福祉,而“君王何忍愤挥戈”则质疑了战争的必要性。后文通过描述即使在战争环境中,人们仍能追求文化和艺术,以及对未来税收增加的预测,进一步强化了和平的主题。最后,诗人提出在边疆地区屯田的可能性,显示了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俯为生灵与虏和”:诗人认为和平是为了百姓的福祉,这是顺应民意的做法。
  2. “君王何忍愤挥戈”:质疑君王为何要忍心发动战争,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
  3. “信行塞外还交聘”:描述信使在边塞外往返传递消息,暗示和平的可能性。
  4. “人在军中可雅歌”:即使在军中,人们也可以优雅地歌唱,表达即使在战争环境中,仍有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5. “金帛莫嫌今重弗”:不要嫌弃现在的财富或贡品沉重,暗示和平带来的经济负担。
  6. “丁黄将见岁加多”:预测税收将会逐年增加,反映了对未来经济状况的担忧。
  7. “汉淮千里惟青草”:描述汉淮地区荒凉的景象,为屯田的可能性做铺垫。
  8. “乘此屯田可就麽”:探讨在边疆地区屯田的可能性,显示了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和平与战争的对比,强化了和平的主题。
  • 拟人:将和平与战争拟人化,使其更具情感色彩。
  • 象征:青草象征荒凉,屯田象征国家长远发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和平与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展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意象分析:

  • 生灵:象征百姓,强调和平是为了百姓的福祉。
  • 挥戈:象征战争,表达对战争的反感。
  • 雅歌:象征文化和艺术,即使在战争环境中,仍有追求。
  • 青草:象征荒凉,为屯田的可能性做铺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俯为生灵与虏和”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顺应民意与敌人和平相处 B. 君王愤怒地发动战争 C. 信使在边塞外往返 D. 军中的人们可以优雅地歌唱 答案:A

  2. 诗中“君王何忍愤挥戈”一句质疑了什么? A. 和平的可能性 B. 战争的必要性 C. 税收的增加 D. 屯田的可行性 答案:B

  3. 诗中“人在军中可雅歌”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即使在战争环境中,仍有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B. 信使在边塞外往返 C. 和平带来的经济负担 D. 税收将会逐年增加 答案:A

  4. 诗中“汉淮千里惟青草”一句描述了什么? A. 和平的可能性 B. 战争的必要性 C. 汉淮地区荒凉的景象 D. 屯田的可行性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了即使在战争环境中,仍有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炎的《魏倅和銛老一诗因次其韵》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但王炎的诗更多地探讨了战争的后果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问题。
  • 王炎的《魏倅和銛老一诗因次其韵》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展现了即使在战争环境中,仍有文化和艺术的追求,但王炎的诗更多地关注了和平与战争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宋代诗歌研究》: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深入分析,有助于理解王炎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