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履常汝阴久雪赈饥》
时间: 2025-01-10 21:57: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坎壈中年坐废人,老来貂鼎视埃尘。
铁霜带面惟忧国,机阱当前不为身。
发廪已康诸县命,蠲逋一洗几年贫。
归来又扫宽民奏,惭愧毫端尔许春。
白话文翻译
在困境中度过了中年,老了之后只看到浮尘。
满脸的愁苦只为国家,眼前的困境不能为自己。
发放粮食已经使各个县的命运好转,
解除债务一举洗去了多年的贫困。
归来后又清理奏章,宽恕百姓,
心中惭愧,写下的字句竟如此寒微。
注释
字词注释
- 坎壈:指生活困顿的境地。
- 貂鼎:古代一种高贵的食器,象征地位和财富。
- 铁霜:形容面色苍凉,忧愁满面。
- 机阱:比喻险恶的境遇或困境。
- 发廪:发放粮食,帮助民众。
- 蠲逋:解除债务。
- 宽民奏:宽恕百姓的奏章。
典故解析
- “铁霜带面”:这一说法源于古人对忧国忧民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愁苦。
- “老来貂鼎视埃尘”:反映了诗人对昔日荣耀的怀念与现状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令畤(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常在诗中表达对社会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赵令畤中年之后,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际,诗人经历了个人与国家的双重困境,因而深感责任与使命。
诗歌鉴赏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惭愧之情。开头两句,诗人自述中年的困顿与老年的无奈,隐含着对过往荣耀的追忆与失落,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无力感。“铁霜带面惟忧国”一句,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满脸愁苦的状态,揭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民生的关怀,诗人通过“发廪已康”和“蠲逋一洗”的描写,展现了他为改善民生而付出的努力与成就,但内心却充满了惭愧,说明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仍显得微不足道。最后一句“惭愧毫端尔许春”,以笔端的春意作为结束,既是对自己作为文人的自省,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深切的关切,显示了诗人高尚的品德与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中“坐废人”显示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无奈与自嘲。
- “老来貂鼎视埃尘”强调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 “铁霜带面”表达了长时间愁苦的结果,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
- “机阱当前不为身”则表明诗人宁愿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也不愿关注自身困境。
- “发廪已康诸县命”展示了诗人积极改善民生的努力,而“蠲逋一洗几年贫”则体现了他对于解决贫困的希望与成就感。
- 最后几句显示了诗人对自己成就的谦虚与惭愧,流露出深深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铁霜带面”形象地比喻了诗人的忧愁与愁苦,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忧国忧民,通过诗人个人的困境与对民生的关注,深刻传达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与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坎壈:象征困境与艰难的生存状态。
- 貂鼎:代表昔日的荣华富贵,映衬诗人的失落。
- 铁霜:象征诗人的愁苦与坚硬的内心。
- 春: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铁霜带面”所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恼怒 -
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忧虑与关怀 C. 自私自利 -
“发廪已康”的意思是?
A. 粮食发放已完成 B. 民生已经好转 C. 破产倒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陶渊明《归园田居》: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比较赵令畤与杜甫的作品,二者在忧国忧民的情怀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诗更强调个人的苦难与历史的沧桑,而赵令畤则更注重对民生的改善与责任感的体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令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