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民国廿九年冬别皖七临中诸同学》
时间: 2025-01-11 08:4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民国廿九年冬别皖七临中诸同学
作者: 刘凤梧
半年翰墨生涯,凄风苦雨声中过。
客怀难遣,新愁又起,伤心还我。
雪色盈山。霜华照槛,归思无那。
怅催人羌笛,饯行绿蚁,安排在,木兰舸。
还记初来淮左。看芙蓉嫣红千朵。
绿波深处,而今何有,夕阳烟锁。
落木声凄,抚弦韵苦,不听犹可!
怕归鸿月夜,阑干有泪,向西风堕。
白话文翻译:
在这半年的书法和写作生涯中,经历了凄风苦雨的种种。作为客人,心中难以释怀,又添了新的忧愁,想要抚慰伤心的情绪。山中雪色素洁,霜华照亮窗棂,归乡的思绪难以言表。只叹那催人泪下的羌笛声,在送别时,喝着绿蚁酒,安排在木兰船上。还记得初到淮左时,看到那万朵嫣红的芙蓉花。如今在绿波深处,又有什么呢?夕阳下烟雾缭绕,落叶声凄凉,弹奏的琴音也显得苦涩,听不见也罢!只怕在月夜归来时,阑干上已泪湿,向着西风飘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翰墨:指书法和写作。
-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心情悲伤。
- 羌笛:一种乐器,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绿蚁:指一种酒,形容送别时的饮酒情景。
- 木兰舸:指一种船,与送别相关。
- 淮左:指淮河以左的地区,特指诗人的初来之地。
- 芙蓉:指荷花,象征美好。
典故解析:
- 羌笛:常用于古诗词中,象征离别和思念。
- 木兰舸:与古代送别文化相关,常作为别离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凤梧,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风格典雅而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民国二十九年,正值作者与同学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离别的伤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水龙吟》是一首深情的离别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感受的交织,展现了浓厚的思乡情绪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诗开头以“半年翰墨生涯”自述,折射出对书法生涯的反思与感慨,随即转入对离别的忧伤。诗中多次提到自然景象,如“雪色盈山”、“夕阳烟锁”,这些意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形成了强烈对比。特别是“怕归鸿月夜,阑干有泪,向西风堕”一句,情感最为真切,展现出对未来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共鸣,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年翰墨生涯,凄风苦雨声中过。
开篇自述,半年书法生涯,经历了风雨,隐含对人生的感慨。 -
客怀难遣,新愁又起,伤心还我。
作客他乡,心中难以释怀,新忧愁又浮现,内心伤感难忍。 -
雪色盈山。霜华照槛,归思无那。
描述山中雪景,霜光照耀窗台,唤起归乡的思绪。 -
怅催人羌笛,饯行绿蚁,安排在,木兰舸。
羌笛声催人,更添离愁,送别时饮酒,安排在船上。 -
还记初来淮左。看芙蓉嫣红千朵。
回忆初到时的美好,看到满园的芙蓉花,象征青春的美好。 -
绿波深处,而今何有,夕阳烟锁。
现如今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夕阳下的美景如烟般锁住。 -
落木声凄,抚弦韵苦,不听犹可!
落木声中感到凄凉,弹琴的音韵也显得苦涩,宁愿不听。 -
怕归鸿月夜,阑干有泪,向西风堕。
担心归来的孤独与泪水,向着西风飘落,隐含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融合,形成深刻意象。
- 对仗:如“催人羌笛,饯行绿蚁”,增强诗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伤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细腻描写,揭示了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色:象征纯洁与孤独,反映内心的凄凉。
- 羌笛:音乐的象征,传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芙蓉:青春与美好的象征,暗示对往昔的怀念。
- 落木: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表现作者对时光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半年翰墨生涯”是指什么?
- A. 书法生涯
- B. 诗歌创作
- C. 旅行经历
-
“羌笛”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离别
- C. 友谊
-
诗中提到的“绿蚁”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酒
- C. 一种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但刘凤梧的诗更加强调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以豪放的笔调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各大古典诗词网站与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