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水晶宫绕千家》
时间: 2025-01-11 09:0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水晶宫绕千家
晁补之 〔宋代〕
水晶宫绕千家,卞山倒影双溪里。
白苹洲渚,诗成春晚,当年此地。
行遍瑶台,弄英携手,月婵娟际。
算多情小杜,风流未睹,空肠断枝间子。
一似君恩赐与,贺家湖千峰凝翠。
黄粱未熟,红旌已远,南柯旧事。
常恐重来,夜阑相对,也疑非是。
向松陵回首,平芜尽处,在青山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晶宫所在的美丽景致,双溪映照着卞山的倒影。白苹洲的沙洲上,诗篇在春晚时写成,当年我曾在此地游玩。走遍瑶台,邀约佳人共赏月色。想起多情的小杜,他的风流才情却未曾见证,只有空余的惆怅。仿佛你的恩赐,像贺家湖的千峰静立翠绿。黄粱梦尚未实现,红旗已远去,南柯的旧事如烟。常常惧怕重游旧地,夜深时对面相对,甚至怀疑这不是梦境。回首松陵,平坦的田野尽头,仿佛在青山之外。
注释
- 水晶宫: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或美丽的地方。
- 卞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山名,象征着高耸的山峰。
- 白苹洲渚:苹洲是一种水生植物,渚是水边的小岛,白苹洲渚可以理解为生长着白苹的水边小岛。
- 瑶台: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 小杜:指的是杜甫,古代著名诗人,以多情和才华著称。
- 黄粱:指的是黄粱美梦,形容虚幻的理想或梦境。
- 南柯:南柯一梦的典故,象征虚幻的幻想。
- 松陵:地名,可能与诗人活动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承天,号茂卿,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富有情感而著称,常常描绘山水风光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名胜之际,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赞叹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寻。
诗歌鉴赏
《水龙吟·水晶宫绕千家》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词,诗人在字里行间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开篇便以“水晶宫绕千家”引入,既是对美丽环境的描绘,也暗含对人世繁华的思考。接着“卞山倒影双溪里”,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倒影,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在“白苹洲渚,诗成春晚”中,诗人将个人创作与春晚的氛围结合,流露出创作的愉悦与灵感的瞬间。诗中的“行遍瑶台,弄英携手”更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汇,营造出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场景。
而“算多情小杜,风流未睹”则引入历史人物杜甫,借此表达对未见风流才子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多情的一面。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自身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构建出一幅既真实又梦幻的画面。
整首词情感深邃,既有对美景的陶醉,也有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最后的“向松陵回首,平芜尽处,在青山外”则是一种遥远的追忆,仿佛在呼唤着那些美好的时光,给人留下深思的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晶宫绕千家”:水晶宫的美丽景色环绕着千家万户,营造出一种富饶和繁华的氛围。
- “卞山倒影双溪里”:卞山的倒影映在两条溪水中,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白苹洲渚,诗成春晚”:在白苹洲的小岛上,春天的晚会上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创作的灵感。
- “行遍瑶台,弄英携手,月婵娟际”:走遍了瑶台,与佳人共赏月色,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算多情小杜,风流未睹,空肠断枝间子”:想起多情的杜甫,他的才情未曾见证,内心充满惆怅。
- “一似君恩赐与,贺家湖千峰凝翠”:仿佛你的恩惠,像贺家湖的千峰一样美丽。
- “黄粱未熟,红旌已远,南柯旧事”:黄粱的美梦还未实现,红色的旗帜已远去,回忆起南柯的往事。
- “常恐重来,夜阑相对,也疑非是”:常常害怕重游旧地,夜深时对面相对,甚至怀疑这一切是否真实。
- “向松陵回首,平芜尽处,在青山外”:回首松陵,看到的平坦的田野尽头,在青山之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结合,体现出丰富的意象。
- 对仗:词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情”来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水晶宫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晶宫:象征着美丽和理想的境地。
- 卞山:代表着高远和雄壮。
- 白苹洲:体现出自然的纯净与和谐。
- 瑶台:象征着梦幻的境界。
- 月:象征着思念与温柔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晶宫代表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理想的地方
- C. 诗的创作
-
小杜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多情的诗人
- B. 历史人物
- C. 自然景象
-
“黄粱未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反思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水龙吟》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晁补之的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苏轼则更具历史感和哲理性。两者在风格上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但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