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泉》
时间: 2025-01-22 21:0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谷泉
作者:欧阳修 〔宋代〕
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
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
溉稻满春畴,鸣渠遶茅屋。
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
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
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
白话文翻译:
在石头间玩弄泉水,追寻源头深入幽谷。
泉水旁边有乡野人家,四周环绕着深深的竹林。
灌溉稻田满是春意,溪水绕着茅屋流淌。
泉水清甘,滋养着生长的树木,
潺潺的水声在春冬之间不断,日夜响起在山间的曲折。
自言已到白头,仍然不习惯遇见红尘。
想必我该受到怀疑,每次来这里听水声总觉得不够。
注释:
- 踏石:脚踏在石头上,指在泉水旁边玩耍。
- 弄泉流:嬉戏泉水,感受水流的声音和冷冽。
- 寻源:寻找泉水的源头。
- 幽谷:深邃的山谷。
- 溉稻:灌溉稻田。
- 鸣渠:水流声,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 潺湲:水流声,形容流水的声音细腻而柔和。
- 朱毂:指华美的车轮,比喻尘世的繁华。
- 顾我应可怪:自我反省,可能让人觉得奇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以散文见长,同时在诗歌创作上也有重要地位。欧阳修提倡“古文运动”,“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创作背景:
《幽谷泉》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宁静和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繁华尘世的厌倦。
诗歌鉴赏:
《幽谷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居环境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全诗共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幽谷中的泉水、野人家、竹林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在“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中,传达了自己对泉水的亲近和对自然的探寻。
下半部分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已是白发苍苍,却仍对自然的声音充满渴望,体现出一种不愿被尘世繁华所困的精神追求。在“未惯逢朱毂”中,诗人对红尘的厌倦与对自然安宁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透出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踏石弄泉流:描绘了诗人与泉水互动的生动场景,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
- 寻源入幽谷:表示探寻泉水源头的情趣,暗示对自然深处的向往。
- 泉傍野人家:描绘泉水旁的乡村人家,营造出和谐的田园氛围。
- 四面深篁竹:四周环绕着浓密的竹林,增添了幽静的环境。
- 溉稻满春畴:说明泉水为稻田灌溉,体现自然的恩惠。
- 鸣渠遶茅屋:溪水环绕着茅屋,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 生长饮泉甘:泉水滋养了生长的植物,体现自然的循环与和谐。
- 荫泉栽美木:在泉水的荫蔽下种植美丽的树木,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潺湲无春冬:潺潺的水声不分春冬,体现了自然的恒常。
- 日夜响山曲:水声宛如乐曲,日夜不绝,营造出自然的韵律。
- 自言今白首:自我感叹已至白头,暗示人生的时间流逝。
- 未惯逢朱毂:未习惯于尘世的繁华,表达对红尘的拒绝。
- 顾我应可怪:自我反省,可能让人不解,增添了内心的复杂性。
- 每来听不足:对泉水声的渴望与欣赏,表现了对自然的无限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与生活的美好联系在一起。
- 拟人:泉水如同朋友一般陪伴着诗人。
- 对仗:在语言上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尘世繁华的不屑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幽谷泉水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清纯与生命的源泉,代表自然的恩惠。
- 幽谷:象征宁静与隐逸,表现对世俗的远离。
- 野人家:象征质朴的生活,展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 竹林:象征高洁、隐逸的精神,表现出自然的幽静。
- 稻田:象征丰收与希望,体现自然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踏石弄泉流”的意思是什么?
- A. 在石头上玩水
- B. 在石头上行走
- C. 在石头上休息
-
诗人对朱毂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习惯
- C. 厌倦
-
诗中描写自然的意象有哪些?
- A. 村庄
- B. 山川
- C. 竹林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幽谷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和隐逸的生活,但欧阳修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内心的深刻思考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欧阳修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