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猗望舒,盛三五。光璇仪,韵金缕。伟健笔,作奇语。谁知音,传乐府。
白话文翻译:
仰望明月,正值十五的圆满时刻。月光如同璇璣般辉映,韵律如同金线般绵长。用雄伟的笔触,写下奇特的言语。谁能知晓这些音符,能够传达出乐府的情感?
注释:
- 猗望舒:猗(yī)意为美好,望舒是月神的名字,指仰望月亮。
- 盛三五:三五指农历十五,代表圆月。
- 光璇仪:光辉如璇璣(一种天文仪器),形容月光的美丽。
- 韵金缕:韵律如同金线,形容乐曲的优美。
- 伟健笔:伟大而有力的笔,指写作的才能。
- 作奇语:创作奇特的诗句。
- 谁知音:谁能理解这些音符的含义。
- 传乐府:能够传达乐府诗的情感和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95—约1145),字仲明,号白石居士,宋代诗人、词人。岳珂出身于士族,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作品以清丽见称,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情感的作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反思自身与国家命运之际。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亮为主题,涵盖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艺术的追求。开篇以“猗望舒”引入,直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明亮的月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盛三五”不仅指代了农历的圆月,更象征着圆满与和谐,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美好状态。接下来的“光璇仪,韵金缕”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月光的光辉和音乐的韵律,使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美妙的氛围。
在表达艺术创作方面,“伟健笔,作奇语”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与追求。他以强有力的笔触书写出独特的诗句,似乎在呼唤读者对乐府诗的关注与理解。最后一句“谁知音,传乐府”则表达了一种孤独感,诗人的美好情感和思想或许难以被他人理解和传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和美的执着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猗望舒:仰望月亮,强调对月亮的崇敬。
- 盛三五:描绘月亮的圆满,暗示美好和团圆。
- 光璇仪:用璇仪比喻月光,强调其纯净美丽。
- 韵金缕:音乐的韵律如金线般流畅,强调音乐的优美。
- 伟健笔:显示作者的自信和能力。
- 作奇语:编写独特的诗句,表达个性。
- 谁知音:表达对理解的渴望与失落。
- 传乐府:强调诗歌的传承和情感的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璇仪,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对仗:如“光璇仪,韵金缕”,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谁知音”表现出情感的孤寂,使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和艺术的热爱,反映出在动荡时代的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它不仅是对自然的颂扬,也是对艺术创作的深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和谐美好。
- 璇仪:象征光辉与智慧。
- 金缕:象征优美的音乐与艺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猗望舒”中的“猗”字意为: A. 美好
B. 远望
C. 清晰 -
“盛三五”中的“三五”指的是: A. 月亮
B. 星星
C. 农历十五 -
“伟健笔”表示: A. 限制
B. 自信的写作能力
C. 普通的书写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岳珂的作品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都涉及月亮的描绘,但岳珂更加强调艺术创作的孤独感,而李白则表达了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岳珂及其作品研究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华诗词大典
以上内容涵盖了岳珂的《范元卿》诗作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