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沉香火里笙箫合,
暖玉鞍边雉兔空。
辨得煎茶有骄色,
先生只合作诗穷。
白话文翻译:
在沉香的火焰中,笙箫的音韵交融,
暖玉的鞍旁,雉兔的影子显得空荡。
分辨出煮茶时的绚丽颜色,
但先生只愿意与我合诗至穷尽。
注释:
- 沉香:一种香料,常用于焚香,气味芬芳。
- 笙箫:古代乐器,这里指音乐的和谐。
- 暖玉:指温暖的玉器,暗指奢华和温馨的环境。
- 雉兔:雉鸟和兔子的象征,可能暗示自然的宁静与空旷。
- 骄色:指茶汤的色泽,形容茶的色泽鲜艳。
- 先生:指诗人或某位有名望的人。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笙箫合”与“煎茶”都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强调了文人对音乐与茶道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臣,号白沙,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和音乐家。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深受人们喜爱,尤其在“词”的创作上,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雪中六解》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的情趣与追求。诗中描绘的场景是一个温暖的室内,外面寒冷的雪景与室内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雪中六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诗的开头“沉香火里笙箫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和谐的气氛,沉香的气味弥漫,笙箫的音乐声悠扬,似乎在渲染一种宁静致远、心灵相通的氛围。接下来“暖玉鞍边雉兔空”不仅引入了自然元素,还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雉兔的空灵让人联想到一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辨得煎茶有骄色”则凸显了茶文化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茶的颜色美丽,象征着雅致与品味,代表了文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而最后一句“先生只合作诗穷”则是对诗人自身境遇的反思,虽有美酒佳茶与音乐相伴,终究难掩诗歌创作的艰辛。诗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深知艺术创作的困顿,折射出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沉香火里笙箫合”:在沉香的火焰中笙箫声相互交织,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暖玉鞍边雉兔空”:在暖玉的鞍旁,雉兔的身影显得空寂,暗示一种宁静的生活环境。
- “辨得煎茶有骄色”:能辨别煮茶的鲜艳颜色,反映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先生只合作诗穷”:诗人感叹,尽管生活舒适,却仍然要面对创作的艰辛。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韵律感,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 意象:利用“沉香”、“笙箫”、“暖玉”构建出温馨而又富有文化气息的画面。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创作艰辛的感悟,反映了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 沉香:象征温暖与高雅,代表着文人生活的情调。
- 笙箫:代表音乐与和谐,体现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 暖玉:象征奢华与舒适,暗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享受。
- 雉兔:自然的象征,表达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骄色:茶的颜色,象征美好与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沉香”主要指什么?
A. 一种香料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D. 一种茶 -
诗中“暖玉鞍”所传达的意象是什么?
A. 冷酷
B. 温暖与奢华
C. 凄凉
D. 贫穷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困惑
C. 满足
D. 平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更强调个人情感与生命哲学的思考。
- 《如梦令》: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绘,反映了女性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姜夔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姜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