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其二
作者: 卢祖皋
柳边深院。燕语明如剪。
消息无凭听又懒。隔断画屏双扇。
宝杯金缕红牙。醉魂几度儿家。
何处一春游荡,梦中犹恨杨花。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边的深院中,燕子鸣叫的声音清晰如同剪刀的声音。
没有可靠的消息,我懒得去听。这一切都隔着画屏和双扇窗。
手中捧着宝杯,金丝缠绕,红牙的杯子。醉意朦胧中,我多少次回到那儿。
然而,春天游荡的去处在哪里?梦中依旧恨那飞舞的杨花。
注释:
- 柳边深院:柳树旁的深院,表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燕语明如剪:燕子叫声清脆,像剪刀一样清晰。
- 消息无凭:没有确实的消息,形容对外界信息的怀疑。
- 隔断画屏双扇:隔着画屏和双扇窗,突出空间的隔阂。
- 宝杯金缕红牙:形容杯子的精致华美。
- 醉魂几度儿家:醉后的魂灵往返,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梦中犹恨杨花:春天的季节里,对杨花飞舞的怨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祖皋,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清平乐》系列词作多是表达词人对春天、爱情的思考与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氛围与个人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二》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深院中的春意与内心的情感冲突。首句“柳边深院”设置了一个优雅、静谧的环境,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燕语明如剪”则巧妙地运用比喻,使得燕子的鸣叫声在静谧中显得格外动听,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
然而,在这渐入佳境的春日中,诗人却感到一种无奈与失落。“消息无凭听又懒”表达了对外界事物的无所谓,可能是由于情感上的孤独与失落。“隔断画屏双扇”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宝杯金缕红牙”描绘了饮酒的奢华场景,醉意中的“几度儿家”更是流露出对故乡深切的怀念与向往。然而,最后一句“梦中犹恨杨花”则反转了前面的美好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惋惜,以及对无常岁月的怨恨,这种情感的转折让整首词格外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边深院:描绘出一个安静的环境,给人一种幽静和隐秘的感觉。
- 燕语明如剪:通过比喻,突显燕子的叫声清脆动听。
- 消息无凭听又懒:表达对外界信息的不信任与无所谓的态度。
- 隔断画屏双扇: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增加孤独感。
- 宝杯金缕红牙:描绘豪华饮酒的场景,流露出生活的奢华。
- 醉魂几度儿家: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醉意中的恍惚。
- 何处一春游荡:提问,表达对春天流逝的迷茫。
- 梦中犹恨杨花:最后的感情升华,表达对逝去春光的惋惜和对无常的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燕语明如剪”将燕子的叫声比作剪刀,形象生动。
- 对仗:如“宝杯金缕红牙”,形成对称美。
- 拟人:如“梦中犹恨杨花”,赋予春花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过往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和与生命的延续。
- 燕: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
- 杯:象征享乐与人际关系的交融。
- 杨花:象征春天的短暂与无常,带有忧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柳边深院”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A. 热闹喧嚣
B. 安静幽深
C. 旷野荒凉
D. 商业繁华 -
诗中“燕语明如剪”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孤独
D. 驰骋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A. 愉悦
B. 怀念
C. 漠然
D. 期待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卢祖皋的《清平乐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但李清照更显女性柔美与细腻,而卢祖皋则流露出男性的豪放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