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诸生旧短褐,张目视寇雠。
高义终焉在,白骨更何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与敌人侵扰的深切感受。诗中提到的“诸生旧短褐”,指的是那些曾经衣着简陋的学子们,在面对敌人时依然保持着清醒的目光。“高义终焉在”,意味着高尚的道义始终存在。而“白骨更何忧”,则是在说即使身处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亦无所畏惧。
注释:
- 诸生:指学子或士人,古代读书人。
- 短褐:短衣,象征贫苦或简朴的生活。
- 张目:睁大眼睛,表示警觉和关注。
- 寇雠:敌人、侵略者。
- 高义:崇高的道义、理想。
- 白骨:指死亡的象征,暗指不畏牺牲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军事将领。他以忠诚和坚定的信念著称,尤其在元朝入侵时表现出色,最终为国捐躯。
创作背景:
在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下,文天祥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际,表达了作者与学子们共同面对敌人时的决心与勇气。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凝聚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士人们面对外敌时的清醒与警觉,他们虽身着短褐,却依然不畏艰难,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强调高尚的道义才是生存的根本,即使面临死亡(白骨),也无所畏惧。这种对理想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淡然,是文天祥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他对国家与民族的无限忠诚。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彰显了士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给人以深思和激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生旧短褐:描述士人们的贫困与卑微,但这种状态并未削弱他们的意志。
- 张目视寇雠:强调他们在危机时刻的警觉,表现出面对敌人时的坚定态度。
- 高义终焉在:道义的力量是永恒的,值得追求。
- 白骨更何忧:即使面临死亡,也不必忧虑,表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勇气。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士人的贫困与高尚的道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理想的伟大。
- 象征:白骨象征着死亡,传达出无畏与忠诚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理想与道义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家危难时刻,士人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愿意为理想与信仰而牺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褐:象征贫困,暗示士人清白的背景。
- 张目:警觉与关注,象征对现实的认知。
- 白骨:死亡的象征,传达出无畏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诸生”指的是哪个群体? A. 农民
B. 士人
C. 商人
答案:B -
“白骨更何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无畏
C. 悲伤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高义”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崇高的道义
C. 权力地位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岳飞《满江红·写怀》
诗词对比:
文天祥与岳飞的作品均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文天祥的诗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士人面对敌人时的无畏,而岳飞则通过豪放的词句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捍卫。
参考资料:
- 《文天祥诗文集》
- 《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