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仲耕修撰》

时间: 2025-01-26 05:14:43

姑熟溪边识胜流,十年重见岂人谋。

自应客路难为别,不是阳关作许愁。

儤直公看鳌禁月,倦游我梦镜湖秋。

殷勤为报中朝旧,睡足平生是建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钱仲耕修撰
陆游 〔宋代〕

姑熟溪边识胜流,
十年重见岂人谋。
自应客路难为别,
不是阳关作许愁。
儤直公看鳌禁月,
倦游我梦镜湖秋。
殷勤为报中朝旧,
睡足平生是建州。

白话文翻译:

在姑熟溪边认得这美丽的水流,
再见到它已是十年,怎么能说这是人所能筹划的呢?
想来在外的路途,难免要告别,
不是在阳关时才会感到愁苦。
儤直公看着那月色照在鳌头上,
我在梦中游历的却是镜湖的秋色。
殷切地想要报答中朝的旧情,
如今在建州安然入睡,平生无忧。

注释:

  • 姑熟溪:指姑熟溪流,是陆游所熟悉的地方。
  • 胜流:美丽的水流。
  • 客路:在外的旅途。
  • 阳关:古代著名的关口,意为离别之地。
  • 儤直公:可能指的是陆游的友人或同道。
  • 鳌禁月:意指月光照在海鳌身上,可能是形象化的描绘。
  • 镜湖:指梦中游历的湖泊。
  • 中朝旧:指的是过去的朝廷或往日的情谊。
  • 建州:陆游的家乡,表示安宁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其一生经历了战乱,深感国家的危机。陆游的诗歌以豪放、深情著称,特别是在表现爱国情怀、个人遭遇方面,文字真挚感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通过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反映出对人生的深思。

诗歌鉴赏:

《送钱仲耕修撰》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律诗,呈现出较为严谨的格律。诗中透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头两句“姑熟溪边识胜流,十年重见岂人谋。”,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也点出了时间的流逝,十年未见,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而“自应客路难为别,不是阳关作许愁。”则将离别的愁绪与自然风景相结合,彰显了诗人的多重情感。

后四句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月光照在鳌头上,象征着宁静与安详;而梦中游历的镜湖秋色,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最后两句“殷勤为报中朝旧,睡足平生是建州。”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故乡的依恋,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陆游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描绘出人生的起伏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姑熟溪边识胜流:诗人站在熟悉的溪边,感受到这美丽的水流。
  2. 十年重见岂人谋:再见这一景,已是十年,怎能说这是人所能安排的呢?
  3. 自应客路难为别:旅途在外,告别本是难免的。
  4. 不是阳关作许愁:离别之愁不只是阳关之地才会产生。
  5. 儤直公看鳌禁月:友人看着鳌头上的月光。
  6. 倦游我梦镜湖秋:我在梦中游历的却是镜湖的秋意。
  7. 殷勤为报中朝旧:殷切想要回报旧时情谊。
  8. 睡足平生是建州:如今在建州安然入睡,平生无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境相结合,传达情感。
  • 对仗:如“自应客路难为别,不是阳关作许愁”,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水流、月光、湖泊等意象,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情谊,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情感真挚,蕴含深意,反映了陆游内心的矛盾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流: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变化。
  • 月光:代表宁静和思念。
  • 镜湖:象征理想与梦想的追求。
  • 建州:故乡的象征,寄托着安宁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姑熟溪边识胜流”中“胜流”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水流
    B. 平静的湖面
    C. 湍急的河流
    D. 深邃的海洋

  2. “自应客路难为别”中的“客路”指的是什么? A. 回乡的路
    B. 在外的旅途
    C. 旅行的路线
    D. 离开的道路

  3. “睡足平生是建州”中的“建州”代表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诗人的梦想
    C. 诗人的旅途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对故国的思念与感慨。
  • 《夜泊牛津》(李白):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为直接和浓烈。
  • 《登高》(杜甫):描绘了人生的无奈与悲伤,情感上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1. 陆游《陆游诗词全集》
  2. 《宋代诗人研究》 - 诗人及其作品分析
  3.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解读与分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