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
时间: 2025-04-27 22:03: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雨 曾巩 〔宋代〕
雾围南山郁冥冥,狭谷荒风驱水声。 只疑日失黄道去,又见雨含沧海生。 如催病骨夜寒入,似送客心衰思惊。 扬州青铜不在照,应有白须添数茎。
白话文翻译
浓雾笼罩着南山,显得阴沉沉的,狭窄的山谷中荒风驱赶着水声。 我怀疑太阳偏离了黄道,又看到雨水仿佛从沧海中涌出。 仿佛寒冷的夜晚催促着病弱的身体,又似送别客人时心中涌起的衰落和惊恐。 扬州的青铜镜不再照见,应该会有几根白发增添。
注释
- 郁冥冥:形容雾气浓重,阴沉沉的样子。
- 黄道:古代天文学术语,指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轨道。
- 沧海:指大海,这里比喻雨水的来源广阔。
- 扬州青铜:指扬州产的青铜镜,这里代指镜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雨天带来的阴郁和凄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可能是在某个雨季,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首联以浓雾和荒风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颔联通过“日失黄道”和“雨含沧海”的比喻,增强了自然现象的神秘感和宏大感。颈联和尾联则通过“病骨夜寒”和“白须添数茎”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衰落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雾围南山郁冥冥:浓雾笼罩南山,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氛围。
- 狭谷荒风驱水声:狭窄的山谷中,荒风驱赶着水声,增强了自然的力量感。
- 只疑日失黄道去:怀疑太阳偏离了黄道,暗示了自然现象的异常。
- 又见雨含沧海生:雨水仿佛从沧海中涌出,比喻雨水的来源广阔。
- 如催病骨夜寒入:寒冷的夜晚催促着病弱的身体,表达了身体的衰弱。
- 似送客心衰思惊:送别客人时心中涌起的衰落和惊恐,抒发了内心的孤寂和忧愁。
- 扬州青铜不在照:扬州的青铜镜不再照见,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 应有白须添数茎:应该会有几根白发增添,表达了生命的衰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含沧海生”、“如催病骨夜寒入”等,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 拟人:如“荒风驱水声”,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行为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忧愁,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衰落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雾:象征着阴郁和迷茫。
- 荒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无情。
- 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和流逝。
- 病骨:象征着身体的衰弱和生命的脆弱。
- 白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雾围南山郁冥冥”中的“郁冥冥”形容的是什么? A. 阳光明媚 B. 雾气浓重 C. 风和日丽 D. 晴空万里
-
“只疑日失黄道去”中的“黄道”指的是什么? A. 太阳的视运动轨道 B. 地球的轨道 C. 月亮的轨道 D. 星星的轨道
-
“扬州青铜不在照”中的“扬州青铜”指的是什么? A. 扬州的青铜器 B. 扬州的青铜镜 C. 扬州的青铜雕塑 D. 扬州的青铜币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雨后的清新景象,与曾巩的诗有相似的自然描写。
- 杜甫《春夜喜雨》: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与曾巩的诗在情感上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曾巩的《苦雨》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而曾巩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忧愁和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曾巩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