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赋
文天祥
一病忽两月,蓬头夏涉秋。
形羸心自壮,手弱笔仍遒。
昨夜灯如喜,今宵蝶莫愁。
问谁驱五疟,正与五穷谋。
白话文翻译:
我一病就两个月,头发蓬乱如同夏天走到了秋天。
虽然身体羸弱,但内心依然壮健;手虽然无力,写字时依旧有劲。
昨夜的灯光让我感到喜悦,今晚的蝴蝶却让我无忧无虑。
我问谁能驱散这五种病症,正与五种穷困的命运在商量。
注释:
- 一病:指生病。
- 蓬头:形容头发凌乱。
- 夏涉秋:指夏天已过,仿佛已经到了秋天,暗示时光流逝。
- 形羸心自壮:身体虽瘦弱,但内心依然强壮。
- 手弱笔仍遒:虽然手无力,但写字时依旧有力道。
- 灯如喜:灯光如同喜悦的象征。
- 蝶莫愁:蝴蝶象征轻松自在,没有忧愁。
- 五疟:指五种病症,可能暗指五种困扰。
- 五穷:指五种贫穷或不幸的遭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子华,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坚贞的气节和爱国情怀著称,尤其在南宋灭亡后的抗元活动中表现突出。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文天祥被俘之后,身处逆境,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表达内心的坚韧和对未来的乐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文天祥对生命、病痛以及命运的感悟。开篇通过“病”和“蓬头”描绘了诗人身处困境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然而,“形羸心自壮”则揭示了他内心的坚定和不屈,这种强烈的反差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昨夜灯如喜,今宵蝶莫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小确幸的珍视,尽管身处逆境,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最后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暗示着对抗病痛与贫困的无奈与勇气。
整首诗不仅传达了文天祥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面对困境时的普遍心态。诗中蕴含的乐观精神和对生命的热爱,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病忽两月:开篇交代了长时间的病痛,暗示了作者的身体状况。
- 蓬头夏涉秋: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因病而导致的精神状态,时间的流逝带来无奈。
- 形羸心自壮:强调尽管身体虚弱,但内心依然强大,揭示了诗人的内在力量。
- 手弱笔仍遒:即使手无力,写作的热情仍然存在,体现出诗人的坚持。
- 昨夜灯如喜:灯光带来的情感,象征着希望与快乐。
- 今宵蝶莫愁:蝴蝶象征自由与无忧,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问谁驱五疟:对疾病的疑问,反映出对生活现状的思考。
- 正与五穷谋:五穷暗指生活中的诸多困扰,表现出诗人的困境与抗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喜悦,表现出内心希望的光亮。
- 对仗:如“形羸心自壮,手弱笔仍遒”,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面对逆境时内心的坚韧与乐观。即便身处病痛和困扰,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这种精神力量令人感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象征人生的苦难和挑战。
- 灯:象征希望和光明。
- 蝶:象征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
- 五疟、五穷:象征社会的疾病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形羸心自壮”,这是指什么?
- A. 身体虚弱,但内心强大
- B. 身体健康,内心虚弱
- C. 身心俱疲
-
“昨夜灯如喜”中的“灯”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黑暗
- B. 希望与快乐
- C. 病痛
-
诗中的“蝶”代表了什么?
- A. 悲伤
- B. 自由与快乐
- C. 生命的脆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又赋》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身处逆境时的坚韧与希望,但文天祥更多地强调内心的强大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
- 文天祥的生平与作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