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镇江第五十八》

时间: 2025-04-27 07:27:48

京口流江航,穷途仗神道。

萧条向水陆,云雨白浩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口流江航,穷途仗神道。萧条向水陆,云雨白浩浩。

白话文翻译:

在京口,江水奔流而下,航行的船只在此往来。身处困境时,依靠神明的庇护。水陆之间显得萧条冷落,云雨弥漫,白色的水面浩浩荡荡。

注释:

  • 京口:指镇江,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古代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 流江:流动的江水,形容江水奔腾不息。
  • 穷途:走到困境的尽头,处于绝境之中。
  • :依靠、倚仗。
  • 神道:指神灵的庇护或保佑。
  • 萧条:形容景象冷清、凋零。
  • 云雨:指天气阴沉,可能是将要下雨,也暗示了一种悲伤的情绪。
  • 白浩浩:形容江面宽广,水波似白色,浩浩荡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因抵抗元朝统治而被俘,后被杀。他的诗歌以爱国主义和忠诚为主题,风格激昂。

创作背景:

《去镇江第五十八》是文天祥在动乱年代所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思考。这首诗表达了在艰难困境中对神明的依靠,以及对未来的迷惘和对家乡景象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京口江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情感状态。开篇提到“京口流江航”,瞬间让人感受到流动的江水与繁忙的航行,然而随着“穷途仗神道”的转折,诗人将自身困境与神明的庇护联系在一起,显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接下来的“萧条向水陆”则进一步揭示了周围环境的冷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句“云雨白浩浩”不仅描绘了江面的壮阔,也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情感的深邃,体现了文天祥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京口流江航:描绘京口的江水流动与航行的繁忙,暗示了往日的繁荣与热闹。
  • 穷途仗神道:表明诗人在困境中对神明的依靠,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渴求。
  • 萧条向水陆:展示出水陆之间的冷清,与前面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 云雨白浩浩:结尾描绘出自然景象的壮观,同时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前后景象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与感受。
  • 意象:江水、云雨、萧条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拟人:通过“仗神道”使神灵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困境的反思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对神明庇护的渴望,彰显了文天祥忠诚爱国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也暗示诗人的孤独与渴望。
  • 云雨:天气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情感起伏,暗示不安与忧虑。
  • 白浩浩:宽广的江面象征着广阔的未来与无尽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去镇江第五十八》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文天祥
    D. 白居易

  2. “穷途仗神道”中的“穷途”意指什么?
    A. 富饶的道路
    B. 走到困境的尽头
    C. 旅行的快乐
    D. 繁华的都市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爱情的思念
    B.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同样表达了在困境中的感慨和对时代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去镇江第五十八》与李白的《夜泊牛头》均展现了对江河的感慨,但文天祥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而李白则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两者在情感的深度与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