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玉清》

时间: 2025-01-11 14:15:05

绝顶横临日,孤峰半倚天。

裴回拜真老,万里见风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玉清
绝顶横临日,孤峰半倚天。
裴回拜真老,万里见风烟。

白话文翻译:

在山顶上,阳光洒在我身上,孤零零的山峰直插云天。
我绕着山峰朝拜那位长者,远望万里,目光穿越风烟。

注释:

  • 绝顶:指山的最高点。
  • 横临:横亘在眼前,形容山势雄伟。
  • 孤峰:指独立的山峰。
  • 拜真老:指向道教中的“真老”致敬,通常指老子。
  • 万里:形容远望的距离。
  • 风烟:指远方的景象,常用来形容朦胧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590年-662年),字升之,号景山,唐代初期诗人,生于隋末,卒于唐高宗时。其诗风格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尤其以山水诗闻名。

创作背景:

《登玉清》创作于诗人游历名山之际,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登玉清》是一首描写高山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高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自身的渺小。开头两句“绝顶横临日,孤峰半倚天”描绘了高山的巍峨,给人一种“日月无光,唯有其独”的感觉,展现了山的巍峨和太阳的辉煌。接下来的“裴回拜真老”,则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尊崇,表现出一种对智慧与长生的追求。最后一句“万里见风烟”,则将视野的广阔与心灵的感受结合在一起,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通过雄伟的自然景观与内心的追求,构建出一种超脱的哲理美感,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顶横临日:在山顶,太阳的光辉洒落下来,给人一种无比的壮观感。
  2. 孤峰半倚天:孤立的山峰似乎依靠着天空,形象地描绘出山的高耸。
  3. 裴回拜真老:环绕山峰,向道教的“真老”致敬,表现出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4. 万里见风烟:远远望去,万里之遥的景象,给人一种模糊而广袤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峰比作支撑天空的柱子,增强了山的高大感。
  • 对仗:两句中“绝顶”与“孤峰”、“横临”与“半倚”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万里”表现视野的广阔,突出山的雄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高峰的雄伟与自身的渺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绝顶: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孤峰:代表着独立和自由。
  • 真老:作为道教思想的象征,代表着智慧和长生。
  • 风烟:象征着生活的变幻与无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视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顶”指的是什么? A. 山的最高点
    B. 太阳的光辉
    C. 道教的真老
    D. 远方的风烟

  2. 诗中提到的“真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子
    B. 老子
    C. 孙子
    D. 墨子

  3. “万里见风烟”中的“风烟”主要是指? A. 天空中的云彩
    B. 远方的景象
    C. 生活的烦恼
    D. 山间的雾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写了高处的壮丽景象,但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李白的《庐山谣》则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豪情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研究论文与专著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登玉清》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