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日欲宿石门,未到而风雨大作,泊灵星小。
峡山前夕石间行,泊得船时破胆惊。惊到今宵已无胆,听风听浪到天明。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节那天,我打算在石门停留,但还没到达,风雨却突然来袭,停靠在灵星小船上。
在峡山的傍晚,我在石缝间行进,停船时却被突如其来的风浪惊吓得心胆俱裂。这样的惊恐让我整夜无法安眠,只能听着风声浪声直到天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节气,通常在4月4日或5日,扫墓祭祖的日子。
- 石门:指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山石或峡谷。
- 破胆惊:形容极度惊恐,心胆俱裂。
- 灵星小:灵星是指小船,可能是船名或船的种类。
典故解析:
-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清明”作为节气,常常与扫墓、春游等活动联系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沉重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著名诗人,生于江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民生,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时节,诗人因出行遭遇恶劣天气,表达了他在自然环境变化下的恐惧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节期间出行的遭遇,突显了自然的无常与人内心的脆弱。诗中以“清明”作为开篇,引入节日的氛围,接着描写了在不期而至的风雨中,诗人心生恐惧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通过“破胆惊”这样的强烈用词,展示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
在意象方面,诗人通过“峡山”、“石门”等地名,营造出一种险峻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暗示着人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助。诗的最后一句“听风听浪到天明”更是将这种紧张的气氛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整夜无法安眠的苦恼,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却深沉,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有对自然之威的畏惧,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明日欲宿石门:在清明节这一天,我计划在石门停留。
-
未到而风雨大作:但还未到达时,风雨却突然猛烈起来。
-
泊灵星小:我停靠在小船灵星上。
-
峡山前夕石间行:傍晚时分,我在峡山间的石缝中行走。
-
泊得船时破胆惊:停船时,突如其来的风浪让我心惊胆战。
-
惊到今宵已无胆:这种惊恐让我整夜无法安眠。
-
听风听浪到天明:只能听着风声浪声直到天亮。
修辞手法:
- 比喻:风雨比作猛兽,增强了自然的威力感。
- 拟人:将风浪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增强了它们的威胁感。
- 对仗:如“听风听浪”,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个诗歌的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力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恐惧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但也暗示着追思与哀伤。
- 石门:象征险境,暗示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 风雨:自然的力量,代表着无法掌控的外部环境。
- 灵星小:象征着脆弱与无助的小船,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 A. 游玩
- B. 扫墓
- C. 干农活
-
诗中“破胆惊”的意思是什么?
- A. 无比开心
- B. 感到恐惧
- C. 感到无聊
-
诗人在清明节的活动是什么?
- A. 赶集
- B. 出游
- C. 计划在石门宿泊
答案:
- B(扫墓)
- B(感到恐惧)
- C(计划在石门宿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强调个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感,而杜甫则是在国家动荡背景下的忧国忧民,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