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招陈彦招同饮》

时间: 2025-02-04 16:14:33

稻粱未饱且纷纷,鸿鹄低徊鸡鹜群。

万里归心闽峤月,十年旅梦瘴溪云。

邻谙好事频赊酒,家不全贫肯卖文。

未用天涯欢离索,一尊满意说桑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园招陈彦招同饮 黄公度 〔宋代〕

稻粱未饱且纷纷,鸿鹄低徊鸡鹜群。 万里归心闽峤月,十年旅梦瘴溪云。 邻谙好事频赊酒,家不全贫肯卖文。 未用天涯欢离索,一尊满意说桑枌。

白话文翻译:

稻粱未饱且纷纷,鸿鹄低徊鸡鹜群。 稻谷和粱米尚未吃饱,纷乱不已,鸿鹄在鸡鸭群中低飞徘徊。

万里归心闽峤月,十年旅梦瘴溪云。 万里之外的归乡之心,如同闽地的山月,十年的旅途梦想,如同瘴气弥漫的溪边云雾。

邻谙好事频赊酒,家不全贫肯卖文。 邻居知道我喜欢喝酒,频繁地赊酒给我,家里虽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卖文为生。

未用天涯欢离索,一尊满意说桑枌。 不必在天涯海角为离别而悲伤,只需一杯酒,就能满意地谈论桑树和枌树。

注释:

字词注释:

  • 稻粱:指稻谷和粱米,泛指粮食。
  • 鸿鹄:指大雁,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鸡鹜:指鸡和鸭,比喻平庸的人。
  • 闽峤:指福建的山岭。
  • 瘴溪:指瘴气弥漫的溪流。
  • 赊酒:赊账买酒。
  • 桑枌:指桑树和枌树,泛指乡间的树木。

典故解析:

  • 鸿鹄低徊鸡鹜群:比喻志向高远的人在平庸的环境中徘徊。
  • 万里归心闽峤月:比喻远在他乡的思乡之情。
  • 十年旅梦瘴溪云:比喻长期漂泊在外的梦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3-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写给友人陈彦招的,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公度在旅途中写给友人陈彦招的,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稻粱未饱且纷纷”一句,既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又暗喻了世事的纷扰。“鸿鹄低徊鸡鹜群”则进一步以鸿鹄与鸡鹜的对比,抒发了对高远志向的向往和对平庸环境的无奈。后两句通过对闽峤月和瘴溪云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最后两句则以酒会友,表达了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通过友情和酒来慰藉心灵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稻粱未饱且纷纷: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世事的纷扰。
  2. 鸿鹄低徊鸡鹜群:以鸿鹄与鸡鹜的对比,抒发了对高远志向的向往和对平庸环境的无奈。
  3. 万里归心闽峤月:通过对闽峤月的描绘,强化了对家乡的思念。
  4. 十年旅梦瘴溪云:通过对瘴溪云的描绘,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
  5. 邻谙好事频赊酒:表达了邻居对自己的关心和友情的温暖。
  6. 家不全贫肯卖文:表达了虽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卖文为生的自尊。
  7. 未用天涯欢离索:表达了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通过友情和酒来慰藉心灵的情感。
  8. 一尊满意说桑枌:以酒会友,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鹄低徊鸡鹜群”中,以鸿鹄比喻志向高远的人,以鸡鹜比喻平庸的人。
  • 拟人:如“万里归心闽峤月”中,将归乡之心拟人化为闽地的山月。
  • 对仗:如“万里归心闽峤月,十年旅梦瘴溪云”中,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对比,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稻粱、鸿鹄、闽峤月、瘴溪云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最后通过酒会友,表达了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通过友情和酒来慰藉心灵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稻粱:指稻谷和粱米,泛指粮食,表达了生活的艰辛。
  • 鸿鹄:指大雁,比喻志向高远的人,抒发了对高远志向的向往。
  • 鸡鹜:指鸡和鸭,比喻平庸的人,表达了对平庸环境的无奈。
  • 闽峤月:指福建的山月,强化了对家乡的思念。
  • 瘴溪云:指瘴气弥漫的溪流,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
  • 赊酒:赊账买酒,表达了邻居对自己的关心和友情的温暖。
  • 桑枌:指桑树和枌树,泛指乡间的树木,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鸿鹄低徊鸡鹜群”中的“鸿鹄”比喻什么? A. 志向高远的人 B. 平庸的人 C. 大雁 D. 鸡和鸭

  2. 诗中“万里归心闽峤月”中的“闽峤月”指的是什么? A. 福建的山月 B. 广东的山月 C. 江苏的山月 D. 浙江的山月

  3. 诗中“十年旅梦瘴溪云”中的“瘴溪云”指的是什么? A. 瘴气弥漫的溪流 B. 清澈的溪流 C. 山间的云雾 D. 海边的云雾

  4. 诗中“未用天涯欢离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离别的悲伤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家乡的思念 D. 对旅途的感慨

答案:1. A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公度的其他诗作,如《题临安邸》、《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但黄公度的诗更加凝练,意境更加深远。
  • 黄公度的这首诗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黄公度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辛弃疾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黄公度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文章:

  • 《黄公度诗歌研究》
  • 《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 《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