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
时间: 2025-01-22 00:27:00意思解释
踏歌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宴阕。散津亭鼓吹扁舟发。离魂黯隐隐阳关彻。更风愁雨细添凄切。恨结。叹良朋雅会轻离诀。一年价把酒风花月。便山遥水远分吴越。书倩雁,梦借蝶。重相见且把归期说。只愁到他日,彼此萍踪别。总难如前会时节。
白话文翻译:
宴会结束,散去的鼓声与舟船在水面上渐渐远去。离别的愁绪如影随形,总是让人心中黯然。更何况,秋风细雨又添一层凄凉。心中惋惜,叹息良朋雅士轻易地分离。每年这时,我们都把酒欢庆风花月色。然而,山水遥远,已将我们隔在吴越两地。希望借雁传书,梦中借蝶相会。重聚之时,且来谈谈归期。只怕到那时,我们如浮萍般各自漂泊,再难如初见时的欢愉。
注释:
- 宴阕: 宴会结束。
- 散津亭: 指散去的船只或亭子,象征离别。
- 阳关: 历史上著名的离别之地,常用来指代离别。
- 细添凄切: 形容愁苦的情绪更加深沉。
- 恨结: 表达对离别的不满与怨恨。
- 良朋雅会: 指志趣相投的朋友聚会。
典故解析:
- 阳关: 在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提到的地方,寓意离别。
- 吴越: 指代中国东南的两个历史文化区域,常用于表达两地相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孟杰,号梅溪,宋代诗人,以词曲见长,尤以婉约派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友情、爱情以及离别的深切感受。
创作背景:
《踏歌》是在作者经历了多次离别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怀念,以及对离别之后孤独感的深切体会。
诗歌鉴赏:
《踏歌》作为朱敦儒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诗中描绘的离别场景,不仅仅是朋友间的分离,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作者通过“宴阕”、“散津亭”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同时,诗人用“书倩雁,梦借蝶”来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透出一丝温暖的希望。
整首诗的结构松散,自然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部世界紧密结合,体现了一种“以景衬情”的艺术手法。诗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重聚的期盼,使得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宴阕。 - 表示宴会结束,带出离别的氛围。
- 散津亭鼓吹扁舟发。 - 船只散去,鼓声远去,象征离别的无奈。
- 离魂黯隐隐阳关彻。 - 形容离别的忧伤如影随形。
- 更风愁雨细添凄切。 - 风雨更添凄凉的情绪。
- 恨结。叹良朋雅会轻离诀。 - 表达对朋友轻易离别的怨恨。
- 一年价把酒风花月。 - 每年这时,我们都把酒庆祝。
- 便山遥水远分吴越。 - 形容两地相隔的遥远。
- 书倩雁,梦借蝶。 - 寄托相思于雁和蝶,表达对重聚的向往。
- 重相见且把归期说。 - 重聚时希望谈论归期。
- 只愁到他日,彼此萍踪别。 - 担心再相见时的漂泊。
- 总难如前会时节。 - 直白地表达再无昔日欢聚的可能。
修辞手法:
- 比喻: “书倩雁,梦借蝶”,比喻人们对相聚的渴望。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感伤,最终以对重聚的期待结尾,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宴会: 象征着欢乐与团聚。
- 扁舟: 代表着离别与孤独。
- 阳关: 典故,象征离别。
- 雁与蝶: 寄托思念与期盼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离别地点是?
- A. 阳关
- B. 长安
- C. 桃花源
- D. 江南
-
诗人用什么生物来寄托对重聚的期望?
- A. 鳥
- B. 蝴蝶
- C. 蜻蜓
- D. 鱼
-
诗中提到的“良朋雅会”是指什么?
- A. 朋友聚会
- B. 家人聚会
- C. 同事聚会
- D. 陌生人聚会
答案:
- A. 阳关
- B. 蝴蝶
- A. 朋友聚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朱敦儒的《踏歌》和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涉及离别,但朱敦儒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更显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朱敦儒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踏歌》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