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顽民迁洛风随改,
佞士归唐操立更。
勿怪训狐知气转,
铜丸落落便春声。
白话文翻译:
顽固的百姓迁移到洛阳,风俗随之改变;
谄媚的士人归附唐朝,操守也随之更改。
不要怪训狐的智慧能察觉到这些变化,
铜丸落落声中便是春天的讯息。
注释:
- 顽民:指顽固不化的百姓。
- 迁洛:指迁移到洛阳,这里指社会的变迁。
- 佞士:谄媚的士人,指那些迎合统治者的人。
- 操立:操守、品德的立场。
- 勿怪:不要责怪。
- 训狐:训导狐狸,指比喻有智慧的人。
- 铜丸:古代乐器,声响清脆,象征春天的到来。
- 落落: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典故解析:
在诗中提到的“训狐”,可以理解为对狐狸的训诂,狐狸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狡猾和智慧,作者借此表达对世事变化的敏锐观察。而“铜丸”则暗示春天的到来,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公元1090年-公元1155年),字伯猷,号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学者,擅长诗词并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关注社会时事。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人以此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洪咨夔的《次李阆州禀议三首·训狐》通过对比古今、抒发了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诗的开头以“顽民迁洛风随改”揭示了迁移带来的风俗变化,暗示着历史的轮回与人心的变化。接着提到“佞士归唐操立更”,则是对那些随风而变的人的讽刺,表现出对虚伪之人的不屑与警惕。最后两句则通过“勿怪训狐知气转”转为自我反思,强调智慧者能够洞察变化,暗示人们应该具备更高的警觉性。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邃,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顽民迁洛风随改”:表达了百姓迁移带来的风俗变化,暗示了社会的变迁。
- “佞士归唐操立更”:谄媚者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显示人性的不牢靠。
- “勿怪训狐知气转”:训狐的智慧使其能够察觉社会的变化。
- “铜丸落落便春声”:铜丸的声音象征春天的到来,寓意新生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的对比,表现出社会的变迁。
- 暗喻:训狐与铜丸的使用,暗喻智慧与希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社会变迁的观察,表现出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提醒人们关注时代的变化。
意象分析:
- 顽民:象征社会底层的人民,代表不愿意改变的传统势力。
- 铜丸:象征春天的声音,寓意新的希望和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佞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忠诚的人
- B. 谄媚的人
- C. 狡猾的人
-
诗中提到的“铜丸”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声音
- C. 秋天的果实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回顾
- B. 对社会变迁的观察
-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社会动荡与人心变迁,但其情感更为悲凉,而洪咨夔的《训狐》则在批判中带有希望的色彩。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