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著作尝为参谋归话西事》

时间: 2025-01-27 03:57:15

子说颇骁勇,筑城收汉疆。

提兵无百骑,偷路执生羌。

大将罪专辄,举军皆感伤。

归来出万死,羸马亦摧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董著作尝为参谋归话西事
梅尧臣 〔宋代〕

子说颇骁勇,筑城收汉疆。
提兵无百骑,偷路执生羌。
大将罪专辄,举军皆感伤。
归来出万死,羸马亦摧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子(董著作)说他非常勇猛,修筑城池以收复汉朝的疆土。
他带兵没有百骑,却能通过隐秘的道路抓住生羌(敌人)。
大将的罪孽导致部队的悲伤,整个军队都感受到了这种痛苦。
他归来时经历了万般危险,连羸弱的马匹也被压迫得无处藏身。

注释:

  • 骁勇:勇猛,有战斗力。
  • 筑城:修建城池,以防敌人。
  • 收汉疆:收复汉朝的领土。
  • 提兵无百骑:带兵的骑兵不足一百。
  • 偷路:采取隐秘的道路。
  • 执生羌:抓住生羌,生羌指敌人。
  • 大将罪专辄:大将的罪行常常使军队感到悲伤。
  • 举军皆感伤:全军都为此感到悲伤。
  • 万死:经历了许多次生死考验。
  • 羸马亦摧藏:羸弱的马匹也没有地方可以隐藏。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汉疆”指的是汉朝的领土,历史上汉朝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而诗中所提到的战事则可能与西域的战斗有关。生羌是指敌人,可能指与汉朝对抗的少数民族。诗中提到的大将则可能是指当时的将领,其罪行使得全军感到悲伤,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道德观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子华,号清白,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及士兵的悲壮。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的战争背景和士兵的艰辛,表现了对战斗和归来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董著作的赞颂,展现了士兵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梅尧臣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士兵在战斗中经历的艰辛与痛苦,尤其是对无数死伤的描绘,令人动容。诗中通过“提兵无百骑”指出虽然兵力不足,但通过智慧和勇气,依然可以战胜敌人,表现出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同时,“羸马亦摧藏”的描写,强调了战斗带来的惨烈,体现了古代士兵的忠诚和无畏。整首诗在叙述中蕴含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生命的珍视。

诗词解析:

  • 子说颇骁勇:直接引入主题,强调董著作的勇敢。
  • 筑城收汉疆: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 提兵无百骑:突出兵力的弱小,反衬出勇气的重要性。
  • 偷路执生羌:显示出智慧与勇气的结合。
  • 大将罪专辄:反映出战争中的责任和道德。
  • 举军皆感伤:全军的悲伤不仅是对死伤者的哀悼,也是对战争本身的深刻反思。
  • 归来出万死:强调归来的不易,经历了重重困难。
  • 羸马亦摧藏:表现出战争的惨烈,深入人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提兵无百骑,偷路执生羌”,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夸张:如“归来出万死”,强调了归来的艰难。
  • 比喻:通过“羸马”暗示战争的惨烈和士兵的疲惫。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战争的反思,表现出士兵的勇敢与忠诚,以及对生命的珍惜。诗中不仅赞美了战争中的英勇,还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悲伤与损失,传递出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骁勇:象征着勇敢和战斗精神。
  • 中华疆土:象征着国家的荣誉与责任。
  • 羸马: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疲惫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骁勇”指的是什么?

    • A. 勇猛
    • B. 迟钝
    • C. 温柔
    • D. 软弱
  2. “提兵无百骑”意味着什么?

    • A. 兵力充足
    • B. 兵力不足
    • C. 兵力强大
    • D. 兵力不变
  3. 根据诗意,战争带来的感觉是什么?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无所谓
    • D. 轻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者都描绘了士兵的豪情壮志,但梅尧臣的诗更为沉重,反映出战争的痛苦,而王之涣则更多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