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扬通州
文天祥 〔宋代〕
仲连义不帝西秦,
拔宅逃来住海滨。
我亦东寻烟雾去,
扶桑影里看金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提到仲连为西秦而不屈的义举,描绘了他逃离家园,最终定居海滨的情景。诗人则向东方寻求,愿意在扶桑的影子里观看金轮升起。
注释:
- 仲连:指仲连(即仲连阮),古代人名,表现出忠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 义不帝西秦:意指忠义的行为,坚决不愿归附于西秦。
- 拔宅逃来:指逃离故乡,寻求新的居所。
- 扶桑:传说中位于东方的神树,寓意着光明和希望。
- 金轮:象征着太阳,代表光明与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畏庐,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坚定的忠诚和卓越的文才著称,尤其是在抵抗元朝入侵的斗争中表现杰出。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灭亡时期,作者身处乱世,面对国家沦亡,表达了对理想和未来的一种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怀扬通州》以仲连的事迹为引,诗人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的开头提到仲连的义举,表现出一种忠贞不屈的气概,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钦佩,也暗含了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接着,诗人用“拔宅逃来住海滨”描绘了动荡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无奈与坚韧,显示出一种对家园的深切怀念。最后一句“扶桑影里看金轮”则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尽管身处逆境,仍希望能在光明中看到新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情感,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诗中融入的历史典故,增强了诗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深度,使得读者在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仲连义不帝西秦:开篇提到仲连的忠义,强调其不愿归附于西秦的决心,表现出对忠臣之道的追求。
- 拔宅逃来住海滨:描绘了动荡的生活状态,逃离故土的无奈与挣扎。
- 我亦东寻烟雾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探索和追寻,向往光明的未来。
- 扶桑影里看金轮:象征着希望与理想,尽管面临困境,仍怀有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扶桑”比作光明与希望的象征,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构成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对历史的深思及对未来的渴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仲连:象征着忠贞不屈。
- 海滨:代表着逃避与安定的渴望。
- 扶桑: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金轮:代表未来的光明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仲连”代表什么? A. 忠义的精神
B. 逃避的象征
C. 未来的希望 -
填空题:诗中提到“扶桑影里看__”,表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
判断题: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灭亡的无奈与绝望。(对/错)
答案:
- A
- 金轮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动荡中的无奈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但更侧重于现实的悲哀;而文天祥的《怀扬通州》则更加强调忠义与希望,展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文天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