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帅谓予国已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予谓商》

时间: 2025-01-11 05:00:41

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归。

智灭犹吞炭,商亡正采薇。

岂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机。

万古春秋义,悠悠双泪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元帅谓予国已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予谓商

白话文翻译:

高人如浼,烈士死如归。智者虽死也如同吞炭,商朝已亡正如采薇。岂是因为期待后来的福祉,才甘愿踏入危难之地。万古春秋,义气长存,悠悠长泪挥洒。

注释:

  • 高人:指有德行和才智的人。
  • 烈士:指为了正义而死的人,通常指忠臣义士。
  • 智灭:智者的聪明才智可以导致自身的灭亡。
  • 商亡:商朝的灭亡,这里指代历史的教训。
  • 采薇:源自《诗经》,指代一种采摘的行为,象征着离别和失落。
  • 徼后福:指寄希望于未来的好运。
  • 蹈危机:意味着冒险,步入危险之地。
  • 万古春秋义:意指义气长存于万古之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忠诚和坚韧著称,尤其在国家灭亡的危机时刻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在此时以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义的坚守。历史背景下,国家面临外敌侵略,文天祥的忠诚与无畏成为了时代的象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一开始就通过“高人”和“烈士”的对比,展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通过烈士的牺牲,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中提到的“智灭犹吞炭”,用形象的比喻揭示出智慧与忠诚之间的矛盾。商朝的灭亡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警示,提醒后人要珍惜并捍卫自己的国家。最后,诗人以“万古春秋义”总结,显示出即使在绝境中,忠诚与义气仍然是最为珍贵的品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人名若浼:赞美有德行之人,像水一样广阔。
  2. 烈士死如归:烈士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3. 智灭犹吞炭:聪明之人虽有智慧,依然会自食苦果。
  4. 商亡正采薇:商朝的灭亡正如采薇之时,暗示历史的无情。
  5. 岂因徼后福:难道是因为盼望未来的福祉?
  6. 其肯蹈危机:愿意冒险踏入危险之中吗?
  7. 万古春秋义:义气长存于历史长河中。
  8. 悠悠双泪挥:长叹流泪,表达无奈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高人如浼,将品德高尚的人比作广阔的水,象征其胸怀。
  • 对仗:诗句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强调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忠义精神的坚守,体现了文天祥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诗人希望后人能够铭记历史教训,继续传承忠诚与正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人:象征理想与道德。
  • 烈士:代表勇气与牺牲。
  • :智慧与理智,常常与悲剧相连。
  • 商亡:历史的教训,警示后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天祥生于哪个朝代? A. 明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清代

  2. “烈士死如归”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轻视
    B. 对国家的忠诚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未来的期待

  3. “智灭犹吞炭”中的“吞炭”指的是什么? A. 吃美食
    B. 吃苦头
    C. 吃药
    D. 吃饭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另一首诗,情感深沉,表现了他在逆境中对国家的忠诚。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的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比较文天祥与陆游在爱国主题上的不同表现,文天祥更为直接和激烈,而陆游则充满了隐喻和感慨。两者都体现了南宋士人的忠诚与无奈,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南宋诗人文天祥研究》
  • 《宋代文学与历史背景》
  • 《文天祥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