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
黄叶声在地,青山影入城。
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试问南来信,梅花三两英。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乌鸦飞落在何处?荒野的渡口上很少有人走动。
落叶在地上沙沙作响,青翠的山影映入城中。
江湖上的旅客在梦中思念故乡,风雨中更添对故乡的情感。
想问从南方来的消息,梅花上开了三两朵。
注释:
- 昏鸦:黄昏时分的乌鸦,常象征孤寂与思念。
- 野渡:荒野的渡口,指偏僻的渡口,暗示冷清的环境。
- 黄叶声:落叶在地的声音,渲染出秋天的萧瑟。
- 青山影:青山的影子,象征自然的恒久与人事的变迁。
- 江湖行客:游历江湖的旅人,代表了游子和流浪的孤独。
- 梅花三两英:梅花开得不多,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仲明,号宋江,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和勇气,因而被后世称为“忠义之士”。他的诗歌多表达爱国情怀、忠诚与悲壮。
创作背景:
《翠玉楼》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亡之际。诗人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寄托了他的家国情怀。
诗歌鉴赏:
《翠玉楼》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诗。诗人通过对黄昏时分的乌鸦、荒野渡口、落叶和青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思念的氛围。第一句“昏鸦何处落”开篇即引人入胜,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场景。接下来的“野渡少人行”,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黄叶声在地,青山影入城”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故乡的距离。黄叶的沙沙声与青山的影子,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紧接着,“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展现了游子在外的无奈与思乡之情,似乎在诉说着对故乡的渴望与忧伤。
最后一句“试问南来信,梅花三两英”,既是对南方来信的期盼,也暗示着梅花的坚韧与希望,给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生机。梅花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昏鸦何处落:黄昏时分,乌鸦飞落何处,营造孤独和忧愁的氛围。
- 野渡少人行:荒野的渡口上几乎没有人来往,进一步加深了孤寂感。
- 黄叶声在地:地上的落叶声响,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秋天的萧瑟。
- 青山影入城:青山的影子映入城中,象征着自然与城市的对比,隐喻对故乡的思念。
- 江湖行客梦:身处江湖的旅人,在梦中追忆故乡,体现游子的孤独与思乡。
- 风雨故乡情:风雨中更添对故乡的情感,情感愈加浓烈。
- 试问南来信:想询问南方来的消息,表现对故乡的关注与期待。
- 梅花三两英:梅花开得不多,象征着希望的存在,尽管不多,但仍然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乌鸦与旅客的孤独感进行比喻,传达思乡之情。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生活的哲思,揭示了人在外漂泊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昏鸦:象征孤独与思念。
- 野渡:暗示冷清与孤寂。
- 黄叶:代表时光流逝与秋天的萧瑟。
- 青山:象征故乡的记忆与自然的永恒。
- 梅花:象征希望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昏鸦”指的是什么时间的鸟?
- A. 早晨
- B. 中午
- C. 黄昏
- D. 晚上
-
“试问南来信”中,诗人想询问什么?
- A. 朋友的消息
- B. 故乡的情况
- C. 亲人的健康
- D. 南方的天气
-
“梅花三两英”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希望与坚韧
- C. 悲伤
- D. 美丽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文天祥的《翠玉楼》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怀。李白通过月光与床前的影子,传达了夜晚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而文天祥则通过黄昏的景象与自然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未来的渴望。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虽有不同,但都渗透着浓厚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