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小春》
时间: 2025-01-25 23:34: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小春
作者:张炎(宋代)
晴皎霜花,晓熔冰羽,开帘觉道寒轻。
误闻啼鸟,生意又园林。
闲了凄凉赋笔,便而今不听秋声。
消凝处,一枝借暖,终是未多情。
阳和能几许,寻红探粉,也恁忺人。
笑邻娃痴小,料理护花铃。
却怕惊回睡蝶,恐和他草梦都醒。
还知否,能消几日,风雪灞桥深。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霜花,晨曦融化了冰羽,打开窗帘时觉得寒气轻盈。
误听到鸟儿啼鸣,春意在园林中再度苏醒。
闲来无事写下凄凉的诗句,而如今却不想再听秋天的声音。
在温暖的地方,一枝花借来阳光,但终究不算太多情。
阳光和暖意能有多少,去寻找红花和粉花,也让人心生欢喜。
看到邻家的小孩傻傻的笑,忙着照看花铃。
只怕惊动了正在酣睡的蝴蝶,生怕它也会和草梦一同醒来。
还知道吗,能抵挡几日,风雪在灞桥深处依然。
注释
- 皎霜花:亮洁的霜花。
- 冰羽:形容冰晶如羽毛般的细腻。
- 寒轻:指寒冷而轻盈的感觉。
- 生意:生机、活力。
- 赋笔:作诗、写字的意思。
- 消凝处:消融的地方。
- 阳和:春阳、温暖的阳光。
- 恁忺人:如此让人欢喜。
- 护花铃:照顾花铃,暗指小孩在玩耍。
典故解析
“灞桥”是指灞河上的桥,历史上著名的地点,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春”与“秋”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现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炎,字文仲,号白华,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词作创作于初春时节,表达了春天的温暖与花开的生机,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满庭芳·小春》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开头几句通过描写霜花和冰羽,营造出一种清晨的寂静与寒意,作者在此刻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误听鸟鸣,似乎是春天的生机在悄然复苏。接着,作者通过“闲了凄凉赋笔”表达了对往昔秋天的怀念和对当下春天的珍惜。
词中的“阳和能几许,寻红探粉”,不仅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也隐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小孩的笑声和花铃的描绘则透出一种生活的乐趣和无忧的天真,形成了对比,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他担心惊醒正在梦中的蝴蝶,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留恋,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皎霜花:描绘初春清晨的明净景象,霜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亮丽。
- 晓熔冰羽:晨曦温暖,冰羽融化,象征春天的来临。
- 开帘觉道寒轻:打开窗帘时,感受到轻微的寒意,表现春天的温和。
- 误闻啼鸟:误听到鸟鸣,暗示春的生机。
- 生意又园林:春意在园林里复苏,生机勃勃。
- 闲了凄凉赋笔:因闲暇而写下凄凉之词,表达内心的感受。
- 便而今不听秋声:不再听到秋天的声音,象征着对秋天的告别。
- 消凝处,一枝借暖:在温暖的地方,一枝花借用春阳的暖意。
- 终是未多情:虽有春意,却仍然显得不够多情。
- 阳和能几许:春阳和暖意究竟能有多少。
- 寻红探粉,也恁忺人:寻找红花和粉花,充满了欢喜。
- 笑邻娃痴小,料理护花铃:邻家的小孩傻笑,照看花铃,暗示生活的乐趣。
- 却怕惊回睡蝶,恐和他草梦都醒:担心惊醒睡梦中的蝴蝶,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还知否,能消几日,风雪灞桥深:时间流逝,风雪仍在,表达对未来的思考。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冰羽”比喻冰的纤细)、拟人(“误闻啼鸟”暗示鸟儿的活泼)、对仗等手法增加了诗的韵律感和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珍惜,同时蕴含了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霜花:象征着寒冷与清新,春天的希望。
- 冰羽:代表初春的冰冷,过渡到温暖。
- 阳光:象征温暖与生机。
- 鸟鸣: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花铃:象征生活的乐趣与童真。
- 蝴蝶:象征美好的事物与短暂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初春景象主要通过哪些意象表现?
- A. 霜花和冰羽
- B. 雪花和寒风
- C. 红花和绿叶
-
“却怕惊回睡蝶”中,蝴蝶象征什么?
- A. 短暂的美好
- B. 生活的烦恼
- C. 童年的回忆
-
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清照
- B. 张炎
- C. 苏轼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更加简洁明了,表达出清晨的宁静与生机。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春天的暖意与生机,情感更加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