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琼林(上元)》
时间: 2025-01-24 14:1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月和银灯,乍送目楼台,星汉高下。
爱东风已暖绮罗香,竞走去来车马。
红莲万斛,开尽处长安一夜。
少年郎两两桃花面,有馀光相借。
因甚灵山在此,是何人能运神化。
对景便作神仙会,恐云轩且驾。
思曾待龙楼俯览,笑声远洞天飞斝。
向东来尤幸时如故,群芳未开谢。
白话文翻译:
在霜月的映照下,银色的灯光微微闪烁,眼前的楼台显得格外美丽,星空高悬。
春风已经温暖了绮丽的罗香,车马纷纷穿梭而过。
红莲盛开,满满一夜在长安之地。
年轻的男子,脸上带着桃花般的笑容,彼此之间互相借着余光。
为何灵山会在此?又有什么人能运用神力呢?
面对这样的景象,恍若神仙聚会,唯恐云车还未到来。
我曾经在龙楼俯视,远远的笑声传来,仿佛在洞天飞来斝酒。
回首向东,仍然庆幸时光未变,群芳依旧没有凋谢。
注释:
- 霜月:指的是寒冷的月亮,象征着冬天。
- 银灯:泛指明亮的灯光,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绮罗香:指的是华丽的香料,用以形容春天的气息。
- 红莲:象征着美好与繁华,代表长安的繁荣景象。
- 灵山: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山,象征着神秘与超凡的境界。
- 云轩:云彩之上的车,暗示着神仙的交通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裳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宵佳节,恰逢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借助节日的热闹与春日的温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青春的珍惜。
诗歌鉴赏:
《宴琼林(上元)》是黄裳在元宵节期间创作的一首诗,表现了春意盎然、节日欢庆的场景。通过对霜月与银灯的描写,诗人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梦幻的氛围,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愉。诗中提到的“红莲万斛”与“少年郎两两桃花面”,不仅描绘了长安的繁华,也隐喻了青春的美好与短暂。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对灵山和神仙会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渴望与向往,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而“思曾待龙楼俯览,笑声远洞天飞斝”则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深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成功地传达出一种节日的欢愉与青春的珍贵,令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月和银灯,乍送目楼台,星汉高下。”:描写了霜月的清冷和银灯的明亮,楼台的美丽与星空的高远,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爱东风已暖绮罗香,竞走去来车马。”:春风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车马穿梭,表现了节日的热闹。
- “红莲万斛,开尽处长安一夜。”:红莲的繁盛象征着长安的繁荣与美好。
- “少年郎两两桃花面,有馀光相借。”:年轻人的脸庞如桃花般美丽,彼此间的互动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 “因甚灵山在此,是何人能运神化。”:诗人思考灵山的存在及其神秘,表达了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 “对景便作神仙会,恐云轩且驾。”:在美景前感到仿佛是神仙聚会的情景。
- “思曾待龙楼俯览,笑声远洞天飞斝。”:回忆曾在高楼俯瞩美景,笑声如同酒斝飞扬。
- “向东来尤幸时如故,群芳未开谢。”:感慨时光未改,花儿依然盛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桃花面”形容年轻人的脸庞,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例如“乍送目楼台,星汉高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春风已暖”,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春天的到来与青春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怀念,展现出一种生动而美好的节日气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月:象征寒冷与清冷的美。
- 银灯:象征温暖与节日的欢庆。
- 红莲:象征繁荣与青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句描述了春天的气息? A. 霜月和银灯
B. 爱东风已暖绮罗香
C. 红莲万斛 -
“少年郎两两桃花面”中的“桃花面”指的是: A. 桃花
B. 少年郎的美丽
C. 春天 -
诗中提到的“灵山”象征的是: A. 繁华
B. 神秘与超凡
C. 年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美好与繁荣,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李白《月下独酌》:与黄裳的《宴琼林(上元)》相比,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