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县幽谷亭》

时间: 2025-01-11 12:40:08

横江舍轻楫,对面见青山。

行尽车马尘,豁见水石寰。

地气方以洁,崖声落潺潺。

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

风烟凛人心,世虑自可删。

况无讼诉嚣,得有觞咏闲。

常疑此中吏,白首岂思还。

人情贵公卿,烨烨就玉班。

光华虽一时,忧悸或满颜。

鸡鸣已争驰,骅骝振镳镮。

岂如此中吏,日高未开关。

一不谨所守,名声别妖奸。

岂如此中吏,一官老无瘝。

愔愔谋谟消,汩汩气象孱。

岂如此中吏,明心慑强顽。

况云此中居,一亭众峰环。

崖声梦犹闻,谷秀坐可攀。

倚天巉岩姿,青苍云{左文右扁}斓。

对之精神恬,可谢世网艰。

人生慕虚荣,敛收意常悭。

诚思此忧愉,自应喜榛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靖安县幽谷亭 曾巩 〔宋代〕

横江舍轻楫,对面见青山。 行尽车马尘,豁见水石寰。 地气方以洁,崖声落潺潺。 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 风烟凛人心,世虑自可删。 况无讼诉嚣,得有觞咏闲。 常疑此中吏,白首岂思还。 人情贵公卿,烨烨就玉班。 光华虽一时,忧悸或满颜。 鸡鸣已争驰,骅骝振镳镮。 岂如此中吏,日高未开关。 一不谨所守,名声别妖奸。 岂如此中吏,一官老无瘝。 愔愔谋谟消,汩汩气象孱。 岂如此中吏,明心慑强顽。 况云此中居,一亭众峰环。 崖声梦犹闻,谷秀坐可攀。 倚天巉岩姿,青苍云左文右扁斓。 对之精神恬,可谢世网艰。 人生慕虚荣,敛收意常悭。 诚思此忧愉,自应喜榛菅。

白话文翻译:

横渡江河时舍弃了轻舟,对面就是青山。 走过满是车马尘埃的路,突然看到了清澈的水和石头。 地气清新,崖边的声音潺潺作响。 虽然只是个有千户人家的小县,却位于清雅之地。 风烟凛冽,人心清爽,世俗的烦恼自然可以抛开。 况且这里没有诉讼的喧嚣,可以悠闲地饮酒作诗。 常常怀疑这里的官员,到了白头也不想离开。 人们都看重公卿,他们光彩夺目地站在高位。 虽然荣耀一时,但忧虑和恐惧可能满面。 鸡鸣时分人们就已经争相奔走,骏马振蹄疾驰。 哪像这里的官员,日上三竿还未开衙。 一旦不谨慎守住自己的职责,名声就会与奸邪混淆。 哪像这里的官员,年老时也没有失职。 静静的谋划消散,气象变得虚弱。 哪像这里的官员,心明眼亮,能震慑强顽。 更何况这里居住,一座亭子被群峰环绕。 崖边的声音仿佛梦中还能听到,山谷的秀丽坐在这里就能欣赏。 倚天的高崖姿态,青苍的云彩在左右斑斓。 面对这一切,精神宁静,可以谢绝世间的艰难。 人生追求虚荣,收敛心意常常吝啬。 如果真心思考这里的忧乐,自然会喜欢这里的简朴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横江:横渡江河。
  • 轻楫:轻舟的桨。
  • 豁见:突然看到。
  • 水石寰:清澈的水和石头。
  • 地气:地面的气息。
  • 崖声:崖边的声音。
  • 潺潺:流水声。
  • 清华:清雅之地。
  • 风烟:风和烟雾。
  • 世虑:世俗的烦恼。
  • 讼诉嚣:诉讼的喧嚣。
  • 觞咏:饮酒作诗。
  • 白首:年老。
  • 烨烨:光彩夺目。
  • 玉班:高位。
  • 忧悸:忧虑和恐惧。
  • 骅骝:骏马。
  • 镳镮:马嚼子和马镫。
  • 开关:开衙办公。
  • 名声别妖奸:名声与奸邪混淆。
  • 无瘝:没有失职。
  • 愔愔:静静的。
  • 谋谟:谋划。
  • 汩汩:形容气象虚弱。
  • 明心:心明眼亮。
  • 慑强顽:震慑强顽。
  • 众峰环:群峰环绕。
  • 巉岩姿:高崖的姿态。
  • 青苍:青色和苍色。
  • 扁斓:斑斓。
  • 精神恬:精神宁静。
  • 世网艰:世间的艰难。
  • 慕虚荣:追求虚荣。
  • 敛收意:收敛心意。
  • 悭:吝啬。
  • 榛菅:简朴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官员生活状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诗作亦有佳篇。曾巩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靖安县幽谷亭的自然景色和官员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虚荣的批判。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官员生活状态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简朴生活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靖安县幽谷亭的自然景色和官员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虚荣的批判。诗中,作者首先描绘了横渡江河时舍弃轻舟,对面就是青山的景象,接着描述了走过满是车马尘埃的路后,突然看到了清澈的水和石头,地气清新,崖边的声音潺潺作响。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诗中还通过对官员生活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虚荣的批判。作者描绘了这里的官员到了白头也不想离开,而人们都看重公卿,他们光彩夺目地站在高位,虽然荣耀一时,但忧虑和恐惧可能满面。相比之下,这里的官员日上三竿还未开衙,一旦不谨慎守住自己的职责,名声就会与奸邪混淆。这些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虚荣的批判。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官员生活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简朴生活的喜爱。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官员生活状态的描绘,都充满了诗意,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虚荣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横江舍轻楫,对面见青山。
    • 横渡江河时舍弃了轻舟,对面就是青山。这句描绘了横渡江河时的景象,舍弃轻舟,对面就是青山,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 行尽车马尘,豁见水石寰。
    • 走过满是车马尘埃的路,突然看到了清澈的水和石头。这句描绘了走过满是车马尘埃的路后,突然看到了清澈的水和石头,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3. 地气方以洁,崖声落潺潺。
    • 地气清新,崖边的声音潺潺作响。这句描绘了地气清新,崖边的声音潺潺作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4. 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
    • 虽然只是个有千户人家的小县,却位于清雅之地。这句描绘了虽然只是个有千户人家的小县,却位于清雅之地,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5. 风烟凛人心,世虑自可删。
    • 风烟凛冽,人心清爽,世俗的烦恼自然可以抛开。这句描绘了风烟凛冽,人心清爽,世俗的烦恼自然可以抛开,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6. 况无讼诉嚣,得有觞咏闲。
    • 况且这里没有诉讼的喧嚣,可以悠闲地饮酒作诗。这句描绘了况且这里没有诉讼的喧嚣,可以悠闲地饮酒作诗,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7. 常疑此中吏,白首岂思还。
    • 常常怀疑这里的官员,到了白头也不想离开。这句描绘了常常怀疑这里的官员,到了白头也不想离开,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8. 人情贵公卿,烨烨就玉班。
    • 人们都看重公卿,他们光彩夺目地站在高位。这句描绘了人们都看重公卿,他们光彩夺目地站在高位,展现了作者对世俗虚荣的批判。
  9. 光华虽一时,忧悸或满颜。
    • 虽然荣耀一时,但忧虑和恐惧可能满面。这句描绘了虽然荣耀一时,但忧虑和恐惧可能满面,展现了作者对世俗虚荣的批判。
  10. 鸡鸣已争驰,骅骝振镳镮。
    • 鸡鸣时分人们就已经争相奔走,骏马振蹄疾驰。这句描绘了鸡鸣时分人们就已经争相奔走,骏马振蹄疾驰,展现了作者对世俗虚荣的批判。
  11. 岂如此中吏,日高未开关。
    • 哪像这里的官员,日上三竿还未开衙。这句描绘了哪像这里的官员,日上三竿还未开衙,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12. 一不谨所守,名声别妖奸。
    • 一旦不谨慎守住自己的职责,名声就会与奸邪混淆。这句描绘了一旦不谨慎守住自己的职责,名声就会与奸邪混淆,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13. 岂如此中吏,一官老无瘝。
    • 哪像这里的官员,年老时也没有失职。这句描绘了哪像这里的官员,年老时也没有失职,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14. 愔愔谋谟消,汩汩气象孱。
    • 静静的谋划消散,气象变得虚弱。这句描绘了静静的谋划消散,气象变得虚弱,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15. 岂如此中吏,明心慑强顽。
    • 哪像这里的官员,心明眼亮,能震慑强顽。这句描绘了哪像这里的官员,心明眼亮,能震慑强顽,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16. 况云此中居,一亭众峰环。
    • 更何况这里居住,一座亭子被群峰环绕。这句描绘了更何况这里居住,一座亭子被群峰环绕,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17. 崖声梦犹闻,谷秀坐可攀。
    • 崖边的声音仿佛梦中还能听到,山谷的秀丽坐在这里就能欣赏。这句描绘了崖边的声音仿佛梦中还能听到,山谷的秀丽坐在这里就能欣赏,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18. 倚天巉岩姿,青苍云左文右扁斓。
    • 倚天的高崖姿态,青苍的云彩在左右斑斓。这句描绘了倚天的高崖姿态,青苍的云彩在左右斑斓,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19. 对之精神恬,可谢世网艰。
    • 面对这一切,精神宁静,可以谢绝世间的艰难。这句描绘了面对这一切,精神宁静,可以谢绝世间的艰难,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20. 人生慕虚荣,敛收意常悭。
    • 人生追求虚荣,收敛心意常常吝啬。这句描绘了人生追求虚荣,收敛心意常常吝啬,展现了作者对世俗虚荣的批判。
  21. 诚思此忧愉,自应喜榛菅。
    • 如果真心思考这里的忧乐,自然会喜欢这里的简朴生活。这句描绘了如果真心思考这里的忧乐,自然会喜欢这里的简朴生活,展现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横江舍轻楫,对面见青山”中的“横江舍轻楫”比喻舍弃世俗的纷扰,“对面见青山”比喻面对清雅的自然。
  • 拟人:如“风烟凛人心,世虑自可删”中的“风烟凛人心”拟人化风烟,使其具有凛冽人心的效果。
  • 对仗:如“光华虽一时,忧悸或满颜”中的“光华”与“忧悸”,“一时”与“满颜”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虚荣的批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官员生活状态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简朴生活的喜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横江:横渡江河。
  • 轻楫:轻舟的桨。
  • 青山:清雅的自然。
  • 车马尘:世俗的纷扰。
  • 水石寰:清澈的水和石头。
  • 地气:地面的气息。
  • 崖声:崖边的声音。
  • 潺潺:流水声。
  • 清华:清雅之地。
  • 风烟:风和烟雾。
  • 世虑:世俗的烦恼。
  • 讼诉嚣:诉讼的喧嚣。
  • 觞咏:饮酒作诗。
  • 白首:年老。
  • 烨烨:光彩夺目。
  • 玉班:高位。
  • 忧悸:忧虑和恐惧。
  • 骅骝:骏马。
  • 镳镮:马嚼子和马镫。
  • 开关:开衙办公。
  • 名声别妖奸:名声与奸邪混淆。
  • 无瘝:没有失职。
  • 愔愔:静静的。
  • 谋谟:谋划。
  • 汩汩:形容气象虚弱。
  • 明心:心明眼亮。
  • 慑强顽:震慑强顽。
  • 众峰环:群峰环绕。
  • 巉岩姿:高崖的姿态。
  • 青苍:青色和苍色。
  • 扁斓:斑斓。
  • 精神恬:精神宁静。
  • 世网艰:世间的艰难。
  • 慕虚荣:追求虚荣。
  • 敛收意:收敛心意。
  • 悭:吝啬。
  • 榛菅:简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横江舍轻楫,对面见青山”中的“横江”指的是什么? A. 横渡江河 B. 横跨桥梁 C. 横行霸道 D. 横扫千军 答案:A

  2. 诗中“行尽车马尘,豁见水石寰”中的“豁见”是什么意思? A. 突然看到 B. 豁然开朗 C. 豁达大度 D. 豁免责任 答案:A

  3. 诗中“地气方以洁,崖声落潺潺”中的“潺潺”形容什么声音? A. 流水声 B. 鸟鸣声 C. 风声 D. 钟声 答案:A

  4. 诗中“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中的“清华”指的是什么? A. 清华大学 B. 清雅之地 C. 清

相关诗句

横江舍轻楫,对面见青山。下一句是什么

行尽车马尘,豁见水石寰。上一句是什么

行尽车马尘,豁见水石寰。下一句是什么

地气方以洁,崖声落潺潺。上一句是什么

地气方以洁,崖声落潺潺。下一句是什么

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上一句是什么

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下一句是什么

风烟凛人心,世虑自可删。上一句是什么

风烟凛人心,世虑自可删。下一句是什么

况无讼诉嚣,得有觞咏闲。上一句是什么

况无讼诉嚣,得有觞咏闲。下一句是什么

常疑此中吏,白首岂思还。上一句是什么

常疑此中吏,白首岂思还。下一句是什么

人情贵公卿,烨烨就玉班。上一句是什么

人情贵公卿,烨烨就玉班。下一句是什么

光华虽一时,忧悸或满颜。上一句是什么

光华虽一时,忧悸或满颜。下一句是什么

鸡鸣已争驰,骅骝振镳镮。上一句是什么

横江舍轻楫,下一句是什么

对面见青山。上一句是什么

对面见青山。下一句是什么

行尽车马尘,上一句是什么

行尽车马尘,下一句是什么

豁见水石寰。上一句是什么

豁见水石寰。下一句是什么

地气方以洁,上一句是什么

地气方以洁,下一句是什么

崖声落潺潺。上一句是什么

崖声落潺潺。下一句是什么

虽为千家县,上一句是什么

虽为千家县,下一句是什么

正在清华间。上一句是什么

正在清华间。下一句是什么

风烟凛人心,上一句是什么

风烟凛人心,下一句是什么

世虑自可删。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