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

时间: 2025-02-04 15:27:13

清风发疏林,皦月上素壁。

悠然倚庭楯,爱此风月夕。

人间好时节,俯仰成宿昔。

少年不痛饮,老大空叹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风发疏林,皦月上素壁。
悠然倚庭楯,爱此风月夕。
人间好时节,俯仰成宿昔。
少年不痛饮,老大空叹息。

白话文翻译:

清风吹拂着稀疏的树林,明亮的月光洒在洁白的墙壁上。
我悠然倚靠在庭院的屏风上,喜爱这风清月明的夜晚。
人间正是好时节,抬头低头之间似乎已是往昔。
少年时不痛快地饮酒,老年时却只能空自叹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皦月:明亮的月亮。
  • 素壁:洁白的墙壁。
  • 悠然:安闲自得的样子。
  • 庭楯:庭院的屏风。
  • 俯仰:抬头和低头,指时间的流逝。
  • 痛饮:尽情饮酒。
  • 老大:年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少年不痛饮,老大空叹息”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年轻时光的怀念。此类情感在古诗中常见,强调享受当下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个人的理想与情怀。

创作背景:

《观月》作于陆游晚年,正是他经历了战乱与个人生活的诸多波折后,面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中表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观月》以清风和明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哲思的夜景。诗的开头,清风与皎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悠然自得地倚靠在庭院的屏风上,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其次,“人间好时节,俯仰成宿昔”一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诗人通过抬头和低头之间的变化,感叹人生如梦,瞬息万变。这种时间意识在诗中常常引发读者的共鸣。

最后,诗的尾声以“少年不痛饮,老大空叹息”作结,既是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年老无奈的感慨。诗人以此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不要等到年华老去时才感到后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风发疏林:清风在稀疏的树林中吹拂,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皦月上素壁:明亮的月光洒在洁白的墙壁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夜的清丽。
  • 悠然倚庭楯:诗人自在地倚靠在庭院的屏风上,表现出他内心的宁静。
  • 爱此风月夕:诗人对这美好夜晚的喜爱之情,显得格外真切。
  • 人间好时节:感叹现在的美好时光,暗示人生的宝贵。
  • 俯仰成宿昔:时间如白驹过隙,抬头低头间已是过去。
  • 少年不痛饮:年轻时不曾尽情享受生活。
  • 老大空叹息:年老时只能空自叹息,反映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俯仰成宿昔”中的“俯仰”,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清风、皎月等意象比喻人生的美好时光,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尽情享受生活,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安逸,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皦月:象征光明与希望,暗示人生中美好的片段。
  • 庭楯:代表个人的生活空间,体现诗人的闲适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观月》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李白
    • C. 陆游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少年不痛饮,老大空叹息”的意思是?

    • A. 年轻时要尽情享受
    • B. 年老时生活富裕
    • C. 不饮酒的人生更美好
    • D. 年轻时难以饮酒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人生流逝的感慨
    • D. 对爱情的追忆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以月亮为背景,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陆游的《观月》在意象上相似,但情感基调不同,前者更显孤独与思乡之情。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以月亮为题,表达对人生和友谊的感慨,视角更加开阔,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