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柳子观音寺》

时间: 2025-01-11 02:40:40

黄尘满道客衣穿,古寺荒凉暂息肩。

倦体收来便稳榻,汗颜濯去快寒泉。

野僧治饭挑蔬至,童子携茶对客煎。

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柳子观音寺 张耒 〔宋代〕

黄尘满道客衣穿, 古寺荒凉暂息肩。 倦体收来便稳榻, 汗颜濯去快寒泉。 野僧治饭挑蔬至, 童子携茶对客煎。 夜深月高风铎响, 木鱼呼觉五更眠。

白话文翻译:

满路的黄尘让旅人的衣裳都穿破了, 在这荒凉的古寺中暂时放下肩上的重担。 疲惫的身体躺到床上便安稳了, 汗水洗净后在清凉的泉水中感到畅快。 野外的僧人准备好饭菜,挑着蔬菜送来, 小童子带着茶,对着客人煎煮。 夜深了,月亮高挂,风铃声响起, 木鱼的声音唤醒了五更的睡眠。

注释:

  • 黄尘:指路上的尘土。
  • 暂息肩:暂时放下肩上的负担,指休息。
  • 倦体:疲惫的身体。
  • 汗颜:脸上的汗水。
  • 寒泉:清凉的泉水。
  • 野僧:指在野外修行的僧人。
  • 风铎:挂在寺庙檐角的风铃。
  • 木鱼:僧人念经时敲打的木制乐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短暂休息,以及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旅途中,因疲惫而在一座荒凉的古寺中暂时休息时所作。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受,以及在古寺中得到片刻安宁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疲惫与在古寺中的短暂安宁。首联以“黄尘满道”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而“古寺荒凉”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的渴望。颔联和颈联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如“倦体收来便稳榻”和“野僧治饭挑蔬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安宁与满足。尾联则以“夜深月高风铎响”和“木鱼呼觉五更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尘满道客衣穿:描绘了旅途的艰辛,黄尘满道象征着旅途的漫长和不易。
  2. 古寺荒凉暂息肩:古寺的荒凉与旅途的艰辛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的渴望。
  3. 倦体收来便稳榻:疲惫的身体一旦躺下便感到安稳,体现了诗人对休息的渴望。
  4. 汗颜濯去快寒泉:用清凉的泉水洗净汗水,表达了诗人对清爽的向往。
  5. 野僧治饭挑蔬至:野外的僧人准备好饭菜,体现了古寺中的温暖与关怀。
  6. 童子携茶对客煎:小童子带着茶,对着客人煎煮,展现了古寺中的热情与好客。
  7. 夜深月高风铎响:夜深了,月亮高挂,风铃声响起,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8. 木鱼呼觉五更眠:木鱼的声音唤醒了五更的睡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黄尘满道与古寺荒凉的对比,突出了旅途的艰辛与安宁的渴望。
  • 拟人:将木鱼的声音拟人化,仿佛它在呼唤诗人醒来,增添了诗意。
  • 意象:通过黄尘、古寺、寒泉等意象,构建了一幅旅途与安宁的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的艰辛与短暂的安宁。诗人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在古寺中的短暂安宁,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黄尘:象征旅途的艰辛。
  • 古寺:象征安宁与超脱。
  • 寒泉:象征清爽与净化。
  • 风铎:象征宁静与深远。
  • 木鱼:象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黄尘满道”象征着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安宁的生活 C. 清爽的泉水 D. 内心的平静

  2. 诗中的“古寺荒凉”与“黄尘满道”形成了什么关系? A. 对比关系 B. 并列关系 C. 递进关系 D. 因果关系

  3. 诗中的“木鱼呼觉五更眠”表达了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安宁的生活 C. 清爽的泉水 D. 内心的平静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在自然中的宁静与超脱。
  • 杜甫的《旅夜书怀》: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宿柳子观音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在自然中的宁静与超脱,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对安宁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