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暴雨》
时间: 2025-01-27 03:4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宇无尘数点星。霎时隐隐动雷霆。云成苍狗看吞月,风卷秋蛾自扑灯。听雨点,正泠泠。檐牙屋角忽倾盆。黄花昨日初开蕊,土薄那应水满庭。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天空中,只有几颗星星。突然间,隐约传来雷声。云朵像苍狗一样,吞噬着月亮,风卷起秋天的蛾子,扑向灯光。听那雨点,正淅淅沥沥。屋檐边忽然倾盆大雨。昨天刚开蕊的黄花,土地薄弱,不知该如何承载这满庭的雨水。
注释:
- 玉宇:指清澈的天空。
- 霎时:瞬间,突然。
- 隐隐:模糊地,微弱地。
- 苍狗:形容云的形态,似苍狗一般。
- 扑灯:形容秋蛾飞向灯光,扑打的样子。
- 泠泠:形容雨声清脆。
- 倾盆:形容雨下得很大,像盆子倾倒一样。
- 黄花:指黄色的花朵。
- 开蕊:花朵开放的状态。
- 土薄:土地贫瘠,土层不厚。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典故,但用“苍狗”这一比喻,有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表达,象征着雨天的云朵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绮,现当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象为题材,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情感,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暴雨来袭的夏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出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暴雨》以暴雨为主题,透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自然景象的瞬息万变。开头“玉宇无尘数点星”描绘了雨前的宁静,几颗星星在晴空中闪烁,营造出一种平和的氛围。接着“霎时隐隐动雷霆”,突显出暴雨来临的紧迫感,雷声隐隐传来,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
“云成苍狗看吞月”,生动地描绘了云朵的形态,像苍狗般吞噬月光,传达出一种阴郁的感觉。此时,风卷秋蛾自扑灯,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秋虫在风中飞舞,似乎在为这场暴雨而忙碌。
“听雨点,正泠泠”,雨声清脆,给人一种心灵的洗礼。而“檐牙屋角忽倾盆”则展现了雨势的骤然加大,瞬间的倾盆大雨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威力。
最后两句“黄花昨日初开蕊,土薄那应水满庭”,诗人通过黄花的意象,表达出生命的脆弱。刚刚绽放的花朵,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土地的干瘪让人忧虑,寓意着生命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将暴雨的来临与生命的脆弱相结合,既有自然的壮观,也有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宇无尘数点星”:描绘出一片清澈的天空,只有几颗星星闪烁,暗示着宁静的氛围。
- “霎时隐隐动雷霆”:突显暴雨即将来临的气氛,雷声在远方隐隐传来。
- “云成苍狗看吞月”:形容云朵的形状,似苍狗一般,吞噬着月亮,展现出阴沉的天气。
- “风卷秋蛾自扑灯”:描绘秋天的蛾子在风中飞舞,扑向灯光,生动而形象。
- “听雨点,正泠泠”:雨声清脆,给人以清新之感。
- “檐牙屋角忽倾盆”:突然倾盆大雨,突显自然的狂暴。
- “黄花昨日初开蕊”:刚刚绽放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土薄那应水满庭”:土地贫瘠,无法承载满庭的雨水,寓意生命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成苍狗”,形象生动地描绘自然景象。
- 拟人:秋蛾“自扑灯”,赋予其生动的情感。
- 对仗:如“听雨点,正泠泠”,“黄花昨日初开蕊,土薄那应水满庭”,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以暴雨为背景,探讨了自然的威力与生命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变化的深刻观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玉宇:象征清澈纯净的天空,代表宁静与安详。
- 雷霆:象征暴风雨的来临,暗示着自然的威力。
- 苍狗:形容云朵的变化,带有不确定性与阴暗感。
- 黄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代表自然中美好的事物。
- 雨水:象征滋润与破坏,双重的情感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花开
- B. 暴雨的来临
- C. 秋天的落叶
- D. 冬天的雪景
-
诗中“黄花昨日初开蕊”的意思是什么?
- A. 黄花已经凋谢
- B. 黄花刚刚开放
- C. 黄花开的很久
- D. 黄花已经盛开
-
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包括: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以上都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鹧鸪天·暴雨》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黄绮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的作品则充满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选》
- 《现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鹧鸪天·暴雨》这首诗歌及其深刻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