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树行(因篇内有锦树二字摘以为题非正赋锦树也)》
时间: 2025-04-27 08:14:08意思解释
锦树行
原文展示:
今日苦短昨日休,岁云暮矣增离忧。
霜凋碧树待锦树。万壑东逝无停留。
荒戍之城石色古,东郭老人住青丘。
飞书白帝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跂足随牦牛。
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
故国三年一消息。终南渭水寒悠悠。
五陵豪贵反颠倒,乡里小儿狐白裘。
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贵倾邦国。
莫愁父母少黄金,天下风尘儿亦得。
白话文翻译:
今天的时光苦短,昨日的休息已成往事,岁月渐渐流逝,离别的忧愁愈发增加。
霜雪使碧绿的树木凋零,等待着锦绣般的树木。万壑江流东逝,没有停留的迹象。
荒凉的戍楼古老而斑驳,东郭的老人居住在青丘之地。
飞书送往白帝营地,斗粮的事情令人忧虑,琴瑟声在柴门中显得幽静。
青草萋萋却已经枯死,骏马高踞与牦牛为伴。
自古以来,圣贤多遭薄命,而奸雄恶少却都被封侯。
故乡三年才有一次消息,终南山与渭水寒冷悠悠。
五陵的豪贵反而颠倒,乡里的小儿穿着华丽的白裘。
生男孩需要力量,终生富贵可倾国而立。
不要愁苦父母少了黄金,天下风尘中的儿郎同样能获得。
注释:
- 锦树:指美丽的树木,象征富贵与繁荣。
- 飞书:指急信,古代通过传信的方式送达信息。
- 斗粟:指粮食的争斗,表示生活的艰辛。
- 终南:终南山,古代文人常提及的名山,象征归隐与悠然生活。
- 五陵:指古代豪门权贵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对民生的关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锦树行》创作于杜甫晚年的动荡时期,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困苦,诗中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忧伤的情感。
诗歌鉴赏:
《锦树行》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杜甫通过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如霜凋碧树,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而“飞书白帝营斗粟”则表现了生存的艰辛,暗示着战乱带来的困苦。此外,杜甫提到古代圣贤多遭薄命,奸雄却能得志,使人感叹社会的不公。整首诗以感伤的语气,探讨了人生命运与社会现象,情感真挚而深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日苦短昨日休”:表达时光的短暂和昨日的无忧。
- “岁云暮矣增离忧”:随着岁月流逝,离别的忧虑加重。
- “霜凋碧树待锦树”:对比碧树凋零与锦树的幻想,暗示希望与失落。
- “万壑东逝无停留”:流动的江水象征时间的无情。
- “荒戍之城石色古”:描绘荒凉的戍楼与古老的石头,感叹岁月的变迁。
- “飞书白帝营斗粟”:表达生活的艰辛与紧迫。
- “青草萋萋尽枯死”:自然的凋零象征生命的脆弱。
- “自古圣贤多薄命”:反映历史对圣贤的无情与对奸雄的偏爱。
- “故国三年一消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 “生男堕地要膂力”:强调生命的艰难与对生命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凋碧树”比喻生命的凋零。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许多意象如“青草”、“锦树”都具有象征意义,表现着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薄幸,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锦树:象征繁荣、富贵与美好。
- 白帝营:代表战争与动荡。
- 青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终南山:象征归隐与宁静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锦树”象征什么? A. 生死
B. 富贵与繁荣
C. 战争与动荡
答案:B -
诗中“飞书白帝营斗粟”中的“斗粟”指什么? A. 战争中的粮食争夺
B. 生活的富饶
C. 自然的丰收
答案:A -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个地方的思念? A. 长安
B. 故国
C. 白帝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反映了杜甫对国事的忧虑与对生活的感慨。
- 《登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锦树行》,两者在对人生的看法上形成鲜明对比,李白更多表现豪放与奔放,而杜甫则显得沉重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