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
作者: 杜甫 〔唐代〕
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
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
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
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土地干旱无雨,今天早上江面上出现了云。
云彩进入空中时才微微显现,细雨已经纷纷而下。
燕子已经飞得很高,树林里的花儿也得到了滋润。
到了晚上雨声不断,应该能在夜深时分听到它。
注释:
字词注释:
- 旱无雨:干旱没有雨水,形容气候干燥。
- 江出云:江面上出现了云,意味着即将下雨。
- 漠漠:模糊不清的样子,形容云的状态。
- 洒迥:细雨洒落,纷纷而下。
- 巢燕:燕子的巢,指燕子成群飞走了。
- 润色分:花儿得到滋润,色彩更加鲜艳。
- 声不绝:雨声不断。
- 应得:应该能够。
典故解析:
此诗暂无特别著名的典故,但“燕子”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春天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喜雨》写于南方的干旱时节,诗人对雨水的渴望与期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尤其是在饱受干旱之苦的情况下,雨水的降临更显得弥足珍贵。
诗歌鉴赏:
《喜雨》是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雨景、抒发情感的一首诗。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南国的干旱情景,表现出人们对雨水的渴望。这种渴望随着江面上云彩的出现而愈加强烈,给人以希望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雨水的轻柔与细腻,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燕子的飞走象征着生机的消逝,而树林中的花朵因为雨水而重新焕发活力,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雨声的期待,夜晚的宁静与雨声的交织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延续。整首诗不仅有着清新的自然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国旱无雨:开篇直接指出了南方的干旱,营造了沉重的气氛。
- 今朝江出云:云的出现象征着雨水的到来,给人带来希望。
- 入空才漠漠:云彩在空中显得模糊,暗示着雨水的轻柔。
- 洒迥已纷纷:细雨开始洒落,呈现出一种生动的场景。
- 巢燕高飞尽:燕子飞走,暗示即将进入秋冬,生机似乎要消失。
- 林花润色分:花儿因雨而润泽,象征着生命的恢复与美丽。
- 晚来声不绝:夜晚雨声连绵,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应得夜深闻:深夜的雨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细腻与静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与雨水的到来比喻为希望的降临。
- 拟人:描述花儿因雨而“润色”,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水的降临,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它不仅是对干旱的叹息,更是对雨水带来生机与希望的感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希望与即将到来的雨水。
- 雨:代表生命的滋润与自然的恩赐。
- 燕:象征春天的生机,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花:象征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突显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喜雨》主要描写了什么自然现象?
- A. 风
- B. 雨
- C. 雪
- D. 霜
-
诗中提到的“巢燕”指的是什么?
- A. 燕子的巢
- B. 燕子飞走
- C. 燕子下蛋
- D. 燕子的歌声
-
诗的最后一句“应得夜深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雨声的期待
- B. 对干旱的无奈
- C. 对夜晚的恐惧
- D. 对燕子的思念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唐代诗人杜甫的另一首描写雨的诗。
- 《江南春》:白居易的代表作,描绘江南的春天景色。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喜雨》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状况,后者则强调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