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

时间: 2025-01-26 02:22:04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在桑榆日的余晖中,诗人身着征衣,行走在不同的山川之间,忽然感觉自己身处天涯。他与新的人们相遇,却依然未能见到故乡的面影。大江东流不息,游子的日月漫长。曾经的城市已被华丽的房屋所覆盖,冬季的树木显得苍翠。喧闹的城市中,笛声与箫音交织。诗人侧身望向川梁,心中感叹美好却无处寄托。鸟儿和雀儿在夜晚各自归巢,而中原的景象却显得无比渺茫。初升的月亮并不高,星星们仍在争辉。自古以来就有羁旅的感慨,我何必为此而感到哀伤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翳翳:形容光线微弱、阴暗。
  • 桑榆:指晚年的时光,桑树和榆树常用来比喻老年。
  • 征衣裳:指旅行时穿的衣服。
  • :不同,陌生。
  • 新人民:新的人们,指生活在新环境中的人。
  • 未卜:还未得知。
  • 游子:在外漂泊的人。
  • 曾城:指曾经的城市。
  • 填华屋:用华丽的房屋来填充城市。
  • 笙簧:笙和箫的乐器。
  • 信美:美好的事物。
  • 川梁:河流与桥梁。
  • 杳茫茫:形容景象渺茫,难以辨认。
  • 初月:新月,刚升起的月亮。

典故解析:

  • 羁旅:古人常有游子在外的感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流浪生涯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著称,作品多描绘社会百态和个人命运。

创作背景: 《成都府》作于杜甫在成都的流亡生涯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陷困境,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成都府》是杜甫在流亡生活中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与都市喧嚣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故乡与归属感的深切思念。开篇以“翳翳桑榆日”开头,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接着通过“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表达了他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诗中提到新人民,却依旧无法看到故乡的身影,说明即使身处繁华之地,内心的空虚与对故乡的渴望依然无法填补。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诗人用大江象征着永恒的时间流逝,而自己作为游子,似乎在时间洪流中显得渺小与无助。对“曾城填华屋”的描写,则揭示了城市的繁华与现实的对立,尽管外部环境富丽堂皇,但内心的孤独感却愈加显著。

最后,诗人以“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总结,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虽然羁旅生活令人伤感,但他选择了释然,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命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风云的敏锐洞察,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 描绘了傍晚的光线微弱,映照在征战的衣服上,使人感到一种孤独与失落。
  2.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 表达了在不同的山川中漂泊,感觉自己身处天涯海角的无奈感。
  3.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 与新的人们相遇,却仍然不知道何时能见到故乡,体现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4.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 以大江的流动象征时间的无情,而游子在外漂泊,显得更加孤独漫长。
  5.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 描述了曾经的城市如今被华丽的房屋所填满,冬季的树木显得苍翠无力。
  6.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 繁华的城市中,乐器声此起彼伏,但这些喧闹并未能带来内心的宁静。
  7.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 虽然美好存在,但却无处适应,诗人只能侧身望向远方的河流与桥梁,寄托情感。
  8.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 夜晚鸟儿各自归巢,而中原的景象却显得渺茫,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
  9.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 新月刚升起,周围的星星仍在争辉,暗示着希望与未来的渺茫。
  10.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 归结为自古以来就有流浪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接受与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大江东流”比喻时间流逝,表现了人生的无奈。
  • 对仗:如“吹箫间笙簧”,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命运的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榆:象征晚年,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感慨。
  • 山川:代表着未知的旅途与人生的多变。
  • 大江:象征着历史的长河与时间的无情。
  • 鸟雀:象征归属与安宁,反衬出游子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榆”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夕阳
    • C. 夏天
    • D. 冬天
  2.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 A. 伤感
    • B. 喜悦
    • C. 忘却
    • D. 轻松
  3. 诗句“自古有羁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归属感
    • B. 宽慰与释然
    • C. 忧伤
    • D. 激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杜甫的诗多描绘社会现实,情感深沉;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放不羁的个性,如《月下独酌》中的洒脱与孤独。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杜甫诗文选》
  3. 《唐代文学概论》

相关诗句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下一句是什么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上一句是什么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下一句是什么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上一句是什么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下一句是什么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上一句是什么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下一句是什么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上一句是什么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下一句是什么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上一句是什么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下一句是什么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上一句是什么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下一句是什么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上一句是什么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下一句是什么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上一句是什么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下一句是什么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上一句是什么

翳翳桑榆日,下一句是什么

照我征衣裳。上一句是什么

照我征衣裳。下一句是什么

我行山川异,上一句是什么

我行山川异,下一句是什么

忽在天一方。上一句是什么

忽在天一方。下一句是什么

但逢新人民,上一句是什么

但逢新人民,下一句是什么

未卜见故乡。上一句是什么

未卜见故乡。下一句是什么

大江东流去,上一句是什么

大江东流去,下一句是什么

游子日月长。上一句是什么

游子日月长。下一句是什么

曾城填华屋,上一句是什么

曾城填华屋,下一句是什么

季冬树木苍。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