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毡殊未觉,有兴亦难忘。
小雨寒微就,孤灯话尽长。
疏凉汤煮豉,淡泊菜含霜。
为问王夫子,如何共肺肠。
白话文翻译:
没有盖子却不觉得冷,有兴致时又难以忘怀。
细雨寒意袭来,孤灯下长话已尽。
清凉的汤煮着豆豉,清淡的菜上沾着霜。
我想请教王夫子,如何才能与我分享心中的感受。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毡:没有盖子,指没有保暖的东西。
- 有兴:有兴致,有情趣。
- 寒微:微微的寒意。
- 孤灯:独自一盏灯,象征孤独。
- 话尽长:谈话已经结束,时间拉长。
- 疏凉:清凉而疏淡。
- 汤煮豉:用汤煮豆豉。
- 淡泊:清淡,不追求奢华。
- 含霜:沾着霜,形容菜的清冷。
- 肺肠:指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思想。
典故解析:
- 王夫子:指孔子,寓意向智慧的人请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灯下,感受到细雨和寒气,心中充满了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独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诗的开头便以“无毡殊未觉”引入,表达了虽然没有盖子,但内心却依然感到温暖,这种反差正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反映。接着小雨的寒意与孤灯的意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寂静而又深邃的氛围,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份孤独与思念。
“疏凉汤煮豉,淡泊菜含霜”,这两句则通过描写简单的食物,传达了诗人对生活质朴的追求,虽然环境寒冷,但内心却是淡泊宁静。最后以“为问王夫子,如何共肺肠”收尾,诗人想要向智慧的孔子请教,如何与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这表现出一种渴望交流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生活情趣与哲理思考,既有对现实的感悟,又有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毡殊未觉:没有盖子,但并不觉得冷,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温暖。
- 有兴亦难忘:即使有兴致,也很难忘却内心的孤独。
- 小雨寒微就:细雨带来微寒的感觉,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孤灯话尽长:独自一灯,谈话已尽,暗示孤独的时光。
- 疏凉汤煮豉:清凉的汤与豆豉,象征简单的生活方式。
- 淡泊菜含霜:淳朴的菜肴上沾着霜,展现宁静的生活状态。
- 为问王夫子:向孔子请教,表现出对智慧的向往。
- 如何共肺肠:渴望与人分享内心的真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疏凉汤煮豉,淡泊菜含霜”,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孤灯、细雨、霜菜等意象,营造出寂静、清冷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夜晚的静谧,表现诗人对孤独的深刻体悟,对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智慧的渴求,反映出一份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灯: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小雨:暗示外部环境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
- 汤与菜:代表简朴的生活,表达对物质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夫子”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老子
- B. 孔子
- C. 庄子
- D. 孟子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爱情
- B. 生活的简单与孤独
- C. 战争
- D. 自然风光
-
诗中提到的“孤灯”象征什么?
- A. 合作
- B. 孤独与思考
- C. 光明
- D. 亲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都是通过夜晚的描绘,表达孤独与思念之情。两者在情感深度与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境遇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流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