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种麦行》
时间: 2025-01-22 14:41:4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鸦种麦行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霜林老鸦闲无用,
畦东拾麦畦西种。
畦西种得青猗猗,
畦东已作牛毛稀。
明年麦熟芒攒槊,
农夫未食鸦先啄。
徐行俯仰若自矜,
鼓翅跳踉上牛角。
忆昔舜耕历山鸟为耘,
如今老鸦种麦更辛勤。
农夫罗拜鸦飞起,
劝农使者来行水。
白话文翻译:
霜打过的树林里,老乌鸦显得闲散而无用,
东边的田里它在拾麦,西边的田里它在播种。
西边的田里种得出绿油油的小麦,
而东边的田里早已稀稀落落像牛毛一样了。
明年麦子成熟时,麦芒像矛尖一样簇拥,
农夫还未吃到麦子,乌鸦却先啄食了。
它缓缓行走,低头仰望似乎自以为是,
鼓动翅膀跳跃着停在牛角上。
回忆往昔舜帝耕作时鸟儿为他耕田,
如今老乌鸦种麦却更显得辛勤。
农夫跪拜着,乌鸦飞起,
劝农者来引水。
注释:
- 霜林:被霜覆盖的树林。
- 老鸦:指年老的乌鸦,象征着闲散。
- 畦:田畦,农田的分隔。
- 青猗猗:形容麦苗青翠。
- 牛毛稀:比喻稀疏的麦苗。
- 芒攒槊:形容成熟的小麦穗密集的样子。
- 罗拜:指跪拜或叩拜。
典故解析:
- 舜耕历山:舜帝时代的传说,舜在历山耕作时,鸟儿帮助他耕作,寓意和谐的自然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文、书法等多个领域,以豪放、洒脱和深邃的思想见长。
创作背景:
《鸦种麦行》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农耕和自然的思考,结合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农民的辛勤劳作。
诗歌鉴赏:
《鸦种麦行》以乌鸦为主角,通过描绘它在农田中拾麦和播种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生不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诗中描绘的乌鸦,不再是单纯的鸟类,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代表着勤劳与无奈。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畦东拾麦畦西种”展示了乌鸦的忙碌,与成熟的麦子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自然界中的多样性与循环。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昔日舜帝时代的和谐美好与当下的辛劳,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苏轼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季节更迭、生命轮回的哲理,同时也流露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深切思考。整首诗歌节奏感强,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林老鸦闲无用:描绘了冬季的森林,老乌鸦显得无所事事。
- 畦东拾麦畦西种:乌鸦在东边的田里捡麦子,西边播种,表现出一种忙碌的状态。
- 畦西种得青猗猗:西边的田地长出了青翠的麦苗。
- 畦东已作牛毛稀:东边的田地则显得稀稀落落,形成对比。
- 明年麦熟芒攒槊:展望明年,麦子成熟时的繁盛景象。
- 农夫未食鸦先啄:农夫还未享用麦子,乌鸦却已先行啄食。
- 徐行俯仰若自矜:乌鸦缓慢行走,低头仰望,显得自以为是。
- 鼓翅跳踉上牛角:它扇动翅膀,跳上牛角,表现出一种轻松的姿态。
- 忆昔舜耕历山鸟为耘:回忆舜帝时代,鸟儿帮助耕作的美好画面。
- 如今老鸦种麦更辛勤:如今的乌鸦却在种麦,表现出辛勤的劳动。
- 农夫罗拜鸦飞起:农夫跪拜,乌鸦飞起,形成一种庄重的场景。
- 劝农使者来行水:乌鸦似乎在劝说农夫来引水,暗示着人与自然的互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稀疏的麦苗比作“牛毛”,形象生动。
- 拟人:乌鸦被塑造成有思想、有情感的角色,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比,如“拾麦”与“种”,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乌鸦的劳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农民辛勤付出的赞美,同时也引发对自然和谐的思考,展示了生命的轮回与生生不息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鸦:象征着勤劳与无奈。
- 麦田:代表着希望与收获。
- 霜:象征着寒冷与严酷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霜林老鸦闲无用”中“闲无用”的意思是: A. 忙碌有用
B. 闲散无用
C. 非常有用
D. 有些闲散 -
“畦东已作牛毛稀”的意思是: A. 麦子长得很好
B. 麦子长得稀疏
C. 麦子成熟了
D. 田地荒废了 -
诗中提到的“舜耕历山”是指: A. 舜帝在山上捕鱼
B. 舜帝在山上种田
C. 舜帝在山上游玩
D. 舜帝在山上养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鸦种麦行》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农民的辛勤与对自然的依赖,但前者通过乌鸦的视角表达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而后者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无奈和希望。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