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寄微之》

时间: 2025-01-11 02:25:09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夜寄微之
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
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
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
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
明年半百又加三。


白话文翻译:

头发不知不觉已变白,
一事无成让人倍感煎熬。
我们共同惋惜那盛年时光已逝,
在这除夕之夜,共同感叹身在江南。
家乡的泉水和山石时常令人怀念,
对于世间的风波我已深谙其道。
老朋友,我们相约提前离去,
明年我已五十又三岁。


注释:

字词注释:

  • 毵毵:形容头发白而多,指鬓发。
  • 无成:没有成就,指人生无所作为。
  • 盛时:指人生的美好时光。
  • 阙下:指朝廷或官府,表达对已逝盛时的怀念。
  • 除夜:指除夕,农历新年的前一夜。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指诗人所身处的地方。
  • 老校:老朋友,古人称呼朋友的方式。
  • 合先退:一起提前离开,意指不再多留。

典故解析:

  • “盛时辞阙下”:反映了白居易对自己青春年华逝去的感慨,阙下指代当时的官场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关注民生的诗作而著称,作品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除夜寄微之》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除夕之际,诗人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寄托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除夜寄微之》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透过简单而直白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开篇以“鬓毛不觉白毵毵”自述衰老之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能看到他白发苍苍的模样,令读者不禁为之心痛。接下来的“无成百不堪”更是道出了他对自己人生的失落与不甘,虽心怀壮志,却终究未能实现。

接下来的两句“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诗人表达了与友人一同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盛时的辞别让人倍感惋惜。而“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则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世间风波的洞悉,人生的起伏让他更加珍惜那些平凡的记忆。

最后两句“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既是对老友的叮嘱,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思考,明年将年满五十又三,人生的旅程似乎已经走入了下半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真实的自我反思,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人生智慧与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鬓毛不觉白毵毵:以自我形象的变化引入,暗示时间的流逝。
  2. 一事无成百不堪:表达对自己人生无所作为的失落感。
  3. 共惜盛时辞阙下:与友人共同感叹过去的美好时光,辞别于朝廷。
  4. 同嗟除夜在江南:在江南的除夕夜共同感慨,体现对环境的深刻感受。
  5. 家山泉石寻常忆:对故乡的怀念,泉水与山石象征着平静与温暖。
  6. 世路风波子细谙: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暗示经历的丰富。
  7. 老校于君合先退:表达与老友相约提早离开,反映对时光的珍惜。
  8. 明年半百又加三:对未来的思考与感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老去。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鬓毛”比喻时间的流逝。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光流逝、人生无常、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老朋友的珍视展开,情感真挚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鬓毛: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盛时:代表人生的黄金岁月。
  • 泉石:象征故乡的宁静与美好。
  • 世路风波:象征人生的坎坷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除夜寄微之》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欢乐
    B. 失落与怀念
    C. 愤怒

  2. 诗中“明年半百又加三”指的是诗人明年几岁? A. 50
    B. 53
    C. 55

  3. “家山泉石寻常忆”中的“泉石”象征着什么? A. 家乡的自然风光
    B. 诗人的友谊
    C. 诗人的成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元稹《离别诗》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在诗歌中都表达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白居易更多地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友谊,而杜甫则融入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