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时间: 2025-04-27 13:05:19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 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歌行
作者: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的战争场景与士兵的悲壮心情。诗中提到东边的汉家烟尘,汉将们为了打击残贼而辞别家乡。男儿本应重视英勇行为,天子也给予他们特殊的恩宠。鼓声震天,战士们在榆关出征,旌旗飘扬,穿越碣石间。校尉的信件飞向广阔的海面,而单于的猎火照亮了狼山。边疆的山川萧条,胡人的骑兵夹杂着风雨来犯。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而美人们在帐下依旧歌舞。大漠的秋天,草木枯萎,孤城的落日中士兵稀少。身处恩宠之下却常常轻敌,尽管拼尽全力却仍未能解围。铁甲战士远离故乡,辛苦已久,而玉箸应声为离别而哭。少妇在城南思念丈夫,征人却在蓟北空自回首。
边境的飘扬无人可渡,苍茫的绝域更是无物。杀气弥漫,仿佛云阵般笼罩,寒风夜里传来角斗声。两军相对,刀光剑影中鲜血飞溅,死节自古无人顾及荣华。你难道没有看到沙场的苦楚吗?至今仍怀念李将军的英雄事迹。
注释
- 烟尘:指战争产生的烟雾和尘土,象征动乱。
- 辞家:离开家乡。
- 重横行:重视英勇的行为。
- 摐金伐鼓:形容鼓声响亮,气势雄壮。
- 羽书:指飞鸽传书。
- 胡骑:指敌方的骑兵。
- 斗兵:斗争的士兵。
- 玉箸:指美丽的筷子,象征柔情。
典故解析
- 李将军:指李广,汉朝著名的将领,以英勇著称。他的事迹往往被后人所怀念,象征着忠勇和牺牲精神。
- 单于:指匈奴的统治者,象征敌人。
- 榆关、碣石等地名:都是古代战争中重要的战略位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云,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今山西省。他的作品多以边塞、征战为题材,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士兵的深切同情。
创作背景
《燕歌行》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背景是当时的汉朝正面临外敌入侵,征兵出征的情景。诗人因听闻友人从边塞归来,感慨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艰辛,写下这首诗表达对战士的敬意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士兵的悲壮。诗中以“汉家烟尘在东北”开篇,立即引入了战争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将士们的忠勇和美人们的思念,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离愁别绪。诗中多次提到“轻敌”,提醒人们在战争中不可掉以轻心,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反思。
高适在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战士们在战场上拼命生存,而在帐下却仍有歌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战争的残酷与生活的无奈。最后,以对李将军的怀念为结尾,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怀,也暗含了对当下士兵的敬意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朝的战争烟尘弥漫在东北边陲,暗示战事频繁。
- 汉将辞家破残贼:汉朝将领们为了打击敌人,离别家乡,表现出忠诚与勇敢。
- 男儿本自重横行:男人们本应重视英勇行为,彰显了男性的责任感。
- 天子非常赐颜色:天子给予特别的恩宠与奖赏,反映出帝国的重视和对将士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士们在战场上的生死与美人帐下的欢歌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 排比:使用了多个排比句式,增强了诗的气势。
- 比喻:如“杀气三时作阵云”,通过比喻将战争的严酷形象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表现了士兵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同时也反映出对战争带来痛苦的深刻思考。高适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对家国的热爱与对人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尘:象征战争,暗示动乱与死亡。
- 白刃:象征战斗与生死拼搏。
- 玉箸:象征柔情与思念,表现出离别的苦楚。
- 孤城:象征孤独与无助,反映战士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燕歌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高适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汉家烟尘”主要指什么?
- A. 和平的景象
- B. 战争的痕迹
- C. 乡村的烟火
-
“白刃血纷纷”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美满的家庭
- B. 激烈的战斗
- C. 宁静的夜晚
答案
- B. 高适
- B. 战争的痕迹
- B. 激烈的战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的边塞诗,描绘了征人的思乡情。
- 《夜泊牛津》:李白的作品,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高适《燕歌行》与王昌龄《出塞》:
- 都是以边塞为题材,表达对战士的敬意和对家乡的思念。
- 高适更侧重于描绘战争的残酷,而王昌龄则更注重表达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高适与唐代边塞诗的艺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