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子吟
作者: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母亲对远行游子的深情关切,诗中描绘了母亲在为游子缝制衣物时的细致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游子归来的担忧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游子对母爱的感激与无法回报之情。
注释
- 慈母:慈爱的母亲。
- 游子:离家在外的子女。
- 线:缝衣的线。
- 密密缝:缝得很仔细。
- 意恐:担心、害怕。
- 寸草心:比喻微薄的心意。
-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代表母亲的恩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字东野,号冷陵,唐代著名诗人,曾经历过科举的艰辛,诗风清新而深刻,常以民生为题,表达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人心惶惶,游子的离家与母亲的牵挂成为普遍的情感。诗中反映了家庭关系的温情与亲情的深重,尤其是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诗歌鉴赏
《游子吟》是一首充满母爱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游子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展现了母亲为游子缝制衣物的场景,细腻而温暖,传达了母亲对游子的关爱和牵挂。这里的“密密缝”不仅展示了母亲的细心,也道出了她对游子安全归来的期盼。接下来的“意恐迟迟归”揭示了母亲对游子未来的不安,反映出一种深沉的母爱。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是对母爱的感慨,虽然游子心中有感恩之情,但却无法完全回报母亲的辛劳与付出。这里的“寸草心”与“三春晖”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游子的感激之情微薄而母爱的光辉却是无比巨大的,令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母爱的细腻,又引发了读者对亲情的深刻思考,使其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慈母手中线:母亲用手中的线在为游子缝制衣物,表现出温暖的母爱。
- 游子身上衣:游子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象征着母亲的关怀。
- 临行密密缝:母亲在临别时仔细地缝制衣物,体现出她的细心和对游子的关心。
- 意恐迟迟归:母亲担心游子会迟迟不归,突显她的思念与挂念。
- 谁言寸草心:游子感叹自己微薄的心意,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
- 报得三春晖:尽管心中感激,却无法回报母亲如春日阳光般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寸草心”比喻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深厚的母子情,强调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呼唤人们对母亲的感恩和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慈母:象征无私的爱与关怀。
- 游子:代表离家在外的人,体现了对家的思念。
- 三春晖:象征温暖与光明,表达母爱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游子吟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孟郊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寸草心”指的是什么?
- A. 游子的感激之情
- B. 母亲的心意
- C. 太阳的光辉
- D. 草的生长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友谊
- B. 母子情
- C. 爱情
- D. 亲情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子吟》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与思念,值得对比学习。
诗词对比:
- 比如,《静夜思》与《游子吟》均涉及到离家与思乡的主题,前者侧重于思乡情怀,后者则更强调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二者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代诗歌》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