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

时间: 2025-01-11 19:47:56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

花枝瘦。

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

肯落谁人后。

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

君知否。

千里犹回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 作者:黄庭坚〔宋代〕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
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
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
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宛如鸳鸯和翡翠般珍贵。她的眉眼如秋水般妩媚,湖南的山水在她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秀丽。她轻盈的身姿恰好在十三岁时,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显露。此时,她的花枝似乎有些瘦弱,正值愁苦的时节。寻花饮酒,谁还会在意这份情感呢?我只怕她远归时,青梅林中已成阴影。心中的期盼总是难以控制,长亭的柳树在风中摇曳。你可知道,纵使千里之外,我依然会回首望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鸳鸯翡翠:比喻美丽珍贵的女子。
  • 眉黛敛秋波:形容女子的眉眼如秋水般柔美。
  •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身姿轻盈。
  • 愁时候:指愁苦的时节。
  • 绿成阴青梅如豆:形容青梅树成阴,青梅还未成熟。

典故解析:

  • 此词中的“青梅”一词,常常与“竹马”结合,描绘青涩的爱情,表现出一种怀旧和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学识闻名。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黄庭坚的青年时期,正值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向往之时。词中描绘的女子陈湘是衡阳的一位妓女,作者通过她的美丽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种种限制与困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示了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渴望。词的开头以“鸳鸯翡翠”引入,既表达了女子的珍贵,也暗示了她的孤独和愁苦。接着,通过“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湖南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整首词在描写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尤其是对春天尚未到来的焦虑与对未来的不安,展现了一种淡淡的愁绪。

词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花枝瘦”、“青梅如豆”,不仅美化了女子的形象,也象征了她的情感状态。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美与哀愁。

整首词在情感的流露上,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有对生活无奈的感慨,表现了黄庭坚对人性和社会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开头以鸳鸯和翡翠比喻女子的美丽与珍贵,表明她是作者心中独特的存在。
  • 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描绘女子的眉眼如秋水般清澈,与湖南的自然美相映成趣。
  • 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形象地表现女子的轻盈与青春,她的年龄与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显露。
  • 花枝瘦。正是愁时候。:此时正是愁苦的时节,女子的花枝似乎显得有些瘦弱。
  • 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寻花饮酒,似乎没有人在意她的孤独与愁苦。
  • 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对未来的担忧,青梅树成阴,暗示着她可能的归途。
  •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内心的期望总是难以掌控,长亭的柳树显得更加萧瑟。
  • 君知否。千里犹回首。:结尾对听者的询问,表达了即使相隔千里也会思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鸳鸯和翡翠比喻女子的美丽。
  • 拟人:将自然界的意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加情感的共鸣。
  • 对仗:在整首词中,许多句子形成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愁苦,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
  • 翡翠:象征珍贵与美丽。
  • 青梅:象征青春与美好的回忆。
  • 长亭柳:象征别离与相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鸳鸯翡翠”比喻什么?

    • A. 美丽的自然风光
    • B. 美丽珍贵的女子
    • C. 一对情侣
  2. “心期得处”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信心
    • B. 对爱情的渴望
    • C. 对人生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青梅”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美好的回忆
    • C. 春天的来临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对美的追求,但黄庭坚更多地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