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钱塘却寄姑苏太守》

时间: 2025-01-10 22:40:56

姑苏太守义何长,东泛仙舟已不忘。

更借洞庭湖上月,数宵相送到钱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到钱塘却寄姑苏太守
潘阆 〔宋代〕

姑苏太守义何长,
东泛仙舟已不忘。
更借洞庭湖上月,
数宵相送到钱塘。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姑苏的太守,你的义气真是深厚。即使我已经乘着仙舟向东而去,你的情谊依然让我铭记于心。更何况,借着洞庭湖上的明月,几夜相送我到钱塘。

注释

  • 姑苏:古代称苏州,地名。
  • 太守:地方官员,负责治理一方。
  • 义何长:意指太守的义气深厚。
  • 东泛仙舟:指向东行驶的船,形容如同神仙般的旅程。
  •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著名的湖泊。
  • 数宵相送:意指在数个夜晚的送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字子华,号阆苑,是宋代的一位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善于用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诗人出游或分别之际,通过对姑苏太守的寄情,表达他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怀念和依依不舍的心情。

诗歌鉴赏

《到钱塘却寄姑苏太守》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与姑苏太守之间深厚的友情。开篇即以“姑苏太守义何长”一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太守的钦佩和感激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赞美,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映,强调了义气和友情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东泛仙舟已不忘”则通过“仙舟”一词,营造出一种轻灵飘逸的意境,象征着诗人即将远行的状态。而“更借洞庭湖上月”,则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情感交织在一起,明月象征着思念与祝福,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牵挂。最后一句“数宵相送到钱塘”则是对离别的叙述,同时也表现出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以明月和船行作为意象,构成了一个关于别离与思念的场景,既有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与祝愿,展现出一种平和而深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姑苏太守义何长:直接称呼太守,表达对其义气的赞美。
  2. 东泛仙舟已不忘:即使我乘舟而去,你的情谊我依然不会忘记。
  3. 更借洞庭湖上月:借助自然景象的美好,传达情感。
  4. 数宵相送到钱塘:回忆起几次夜晚的送别,强调离别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比作“仙舟”,表现出诗人对友谊的向往和美好想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也体现了对仗的美感,如“东泛仙舟”与“数宵相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宋代士人之间那种深厚的情谊与义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姑苏:象征着友情的源泉。
  • 仙舟:代表着理想的旅程和追求。
  • 洞庭湖:象征着自然美与情感的寄托。
  • 明月:象征思念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姑苏”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苏州
    C. 南京
    D. 杭州

  2. 诗句“东泛仙舟已不忘”中的“仙舟”象征什么? A. 船只的奢华
    B. 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C. 旅行的艰辛
    D. 诗人的孤独

  3. 诗中提到的“洞庭湖”是哪个省份的湖泊? A. 湖北省
    B. 湖南省
    C. 江苏省
    D. 浙江省

答案

  1. B. 苏州
  2. B. 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3. B. 湖南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表达了对远行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本诗类似,都有对亲友的思念,但情感更加沉重,表现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