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虚》

时间: 2025-01-27 03:14:56

一瓢小如茧,芳醪溢其中,醉此一市人,吾瓢故无穷。

不言术神奇,要是心广大;觞豆有德色,笑子乃尔隘。

岳阳楼中横笛声,分明为子说长生。

金丹养成不自服,度尽世人朝玉京。

意思解释

步虚

作者: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一瓢小如茧,芳醪溢其中,
醉此一市人,吾瓢故无穷。
不言术神奇,要是心广大,
觞豆有德色,笑子乃尔隘。
岳阳楼中横笛声,
分明为子说长生。
金丹养成不自服,
度尽世人朝玉京。

白话文翻译:

一瓢酒小得像茧一样,香醇的酒液溢出其中,
让这一市的人都喝得酩酊大醉,我的酒瓢因此而无穷无尽。
不说什么神奇的法术,只要心胸广阔,
酒杯和筷子都能体现出人的品德,笑笑你真是狭隘。
在岳阳楼中,悠扬的笛声,
分明是在为你讲述长生不老的道理。
金丹炼成却不自己服用,
度过了世人,直抵玉京。

注释:

  • :一种盛水或酒的器具,形状像葫芦。
  • 芳醪:香醇的酒。
  • 觞豆:酒杯和菜肴,象征饮食。
  • 岳阳楼:著名的楼阁,位于岳阳,历史悠久,常与诗歌相联系。
  • 金丹:道教炼丹术中炼制的长生不老药。
  • 玉京:传说中的仙境,象征长生和理想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步虚》创作于陆游晚年,受道教思想影响,表现了他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洞察与超脱,以及对饮酒作乐的洒脱态度,寓意深刻。

诗歌鉴赏:

《步虚》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表面上看似在描写饮酒,其实蕴含了对人生、道德和长生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瓢酒”这一形象,象征着人生的乐趣和享受。陆游用“醉此一市人”形象地描绘了饮酒所带来的欢愉,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在“不言术神奇,要是心广大”中,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广阔与包容,认为真正的长生不老并非依赖于外在的神奇术法,而在于内心的宽广与与人为善。“觞豆有德色”更是呼应了道德的内涵,指出品德高尚的人能使简单的饮食变得有意义。

诗的结尾提到“金丹养成不自服”,意在说明即使拥有长生的秘方也不应自私地独享,而是要为世人所用,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类共同福祉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瓢小如茧:开头用“瓢”引入,形象生动,暗喻酒的珍贵与小巧。
  2. 芳醪溢其中:酒香四溢,营造出一种愉悦的饮酒氛围。
  3. 醉此一市人:描绘了饮酒后,市井人们的欢愉场景,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享受。
  4. 吾瓢故无穷:表达了酒的源源不断,象征着生活的乐趣。
  5. 不言术神奇:强调内心的广阔比外在的神秘更重要。
  6. 觞豆有德色:饮食之道与道德并重,体现了诗人对品德的重视。
  7. 笑子乃尔隘:对狭隘之人的调侃,暗示宽广心胸的重要性。
  8. 岳阳楼中横笛声:引入岳阳楼,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9. 分明为子说长生:笛声中传达出长生的哲理。
  10. 金丹养成不自服:表达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与对他人的关怀。
  11. 度尽世人朝玉京: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人的引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瓢”比喻人生的乐趣。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笛声与长生联系,使意境更为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饮酒的欢愉,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长生的追求,同时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既有对自身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活的简单乐趣。
  • 芳醪:代表欢乐、享受。
  • 长生:理想的境界,象征着人类的渴望。
  • 金丹: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长生不老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瓢小如茧”中的“瓢”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盛酒器具
    • C.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岳阳楼”主要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悠然自得的氛围
    • C. 战争
  3. “金丹养成不自服”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自私自利
    • B. 对长生的追求
    • C. 对他人的关心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李白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步虚》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饮酒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壮丽,而陆游则更注重内心的宽广与人际的和谐。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道教文化与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