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观史》
时间: 2025-01-27 03:14: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夜观史
陆游 〔宋代〕
读书雨夜一灯昏,叹息何由起九原?
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後有公言。
未能剧论希扪虱,且复长歌学叩辕。
它日安知无志士,经过指点放翁门。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雨夜,我独坐灯下读书,昏暗的光线中不由得感叹,古人何以在九原之地长叹?
古往今来,关于正邪的讨论总是牵动着人心,而是非之事死后才会有公论。
我未能深入地讨论希腊哲学的微言细语,倒不如高歌一曲,来敲打古老的车辕。
未来的日子里,谁又能知道没有志士经过我的门前,寻求指点呢?
注释:
- 九原:指古代的一个埋葬之地,常用来形容人的身后之事。
- 邪正:指正义与邪恶的争论。
- 公言:指死后才会被后人所评价的言论。
- 希扪虱:指希腊哲学家,意为细微而深奥的道理。
- 叩辕:古代用来比喻向师长请教或探讨的方式。
- 放翁:指陆游自己,表示谦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文,风格多样,情感深厚,尤其擅长抒发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陆游晚年的某个雨夜,反映了他在历史和哲学方面的思考,以及对志士的期盼,表达了对社会时局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雨夜观史》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在雨夜独自读书,伴随的昏暗光线和淅沥雨声,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开篇便以“叹息”引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他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古往今来,正邪之事总是难以分明,特别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相往往在死后才会被公正评价。陆游在此表达了对历史公正的渴望和对个人努力的反思。
“未能剧论希扪虱,且复长歌学叩辕”一句,流露出他对知识的追求与对哲学思考的向往,同时也显示出他谦虚的态度。尽管未能深入探讨深奥的哲理,但他仍然选择高歌,象征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态度。
最后两句,“它日安知无志士,经过指点放翁门”,表达了对未来志士的期待,表明他希望能在未来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这种对历史的反思、对个人的鞭策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构成了诗的深厚内涵和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读书雨夜一灯昏:在雨夜中,独自一人,微弱的灯光下,读书的氛围显得格外沉静。
- 叹息何由起九原:感叹古人为何在九原之地长叹,暗指古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邪正古来观大节:正义与邪恶的争论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 是非死後有公言:对是非的评价往往在死后才能见分晓。
- 未能剧论希扪虱:未能深入探讨深奥的哲学。
- 且复长歌学叩辕:倒不如高歌一曲,表达情感与理想。
- 它日安知无志士:未来谁能知道会不会有志士出现。
- 经过指点放翁门:希望有人能来请教自己,传承思想。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如用“正邪”对比历史的复杂性,用“叹息”表露内心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深刻的思考,对个人努力与社会责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志士的期盼,情感基调深沉而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夜:象征孤独与沉思的时刻。
- 灯昏:代表模糊与温暖的知识追求。
- 九原:隐喻历史的深远与复杂。
- 志士:象征理想与追求正义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九原”指的是: A. 古代的一个埋葬之地
B. 一种哲学思想
C. 一种文学形式
D. 一种自然景观 -
陆游在诗中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期待? A. 对自己名声的渴望
B. 对未来志士的期盼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风景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希扪虱”指的是: A. 一种虫子
B. 一种哲学
C. 一种书籍
D. 一种诗歌形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陆游的《雨夜观史》与杜甫的《春望》都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渴望。在杜甫的诗中,有对国家和家国命运的忧虑,而陆游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个人责任和未来的期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