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竹溪题达卿后坡》

时间: 2025-01-22 11:50:45

贫士莫难乐不改,圣人固以遁为嘉。

宁披龙具去耕野,奚事鹤书来起家。

古有逸民逃举选,今无烈士矫贪夸。

鬳翁晨遣诗筒至,昨夜寒灯屡结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贫士莫难乐不改,圣人固以遁为嘉。
宁披龙具去耕野,奚事鹤书来起家。
古有逸民逃举选,今无烈士矫贪夸。
鬳翁晨遣诗筒至,昨夜寒灯屡结花。

白话文翻译:

穷人并不难以快乐而不改变,圣人本来就以隐居为美好。
宁愿披上龙袍去耕田,也不想要鹤书来谋求富贵。
古时有隐者逃避选举,今时却没有烈士在夸耀贪婪。
清晨,鬳翁送来诗筒,昨夜在寒灯下多次结下花朵。

注释:

  • 贫士:指穷人,通常指那些不依靠财富而活的人。
  • 莫难乐不改:难以改变快乐的心态。
  • :隐退、逃避,指隐居不仕。
  • 龙具:龙袍,象征帝王的衣服。
  • 鹤书:指高官的推荐信,象征仕途的机会。
  • 逸民:指隐者,逃避官场的人。
  • 烈士:指有志之士。
  • 鬳翁:指送诗的人,可能是朋友或知己。
  • 寒灯:指夜间的灯光,象征孤独和清冷。

典故解析:

  • 逸民逃举选:古代有许多隐士,如陶渊明等,选择隐居逃避官场的选举,反映出对名利的淡泊。
  • 鹤书:象征着高官的推荐,引用了古代文人渴望被重用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政,号石庵,晚号无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对比古今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珍视与对世俗名利的鄙夷。开头两句强调了内心的快乐与外在环境无关,表达了即使身处贫困,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而诗人提到“宁披龙具去耕野”,用“龙具”象征权势与荣华,表明自己宁愿放弃高位,回归田园的宁静生活,反映出他对权力的无所谓与对自然的向往。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到“古有逸民逃举选,今无烈士矫贪夸”,用历史的对比来揭示当下社会的变化。古代的隐士往往逃避官场,而现代却缺乏真正的英雄人物,讽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贪婪与功利。结尾提到“鬳翁晨遣诗筒至”,不仅描绘了友人送诗的情景,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及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贫士莫难乐不改:即使是贫穷的人,快乐的心态也不会改变。
  • 圣人固以遁为嘉:圣人本来就以隐居为美好,强调隐逸的价值。
  • 宁披龙具去耕野:宁愿穿上皇帝的衣服去田里耕作,表达对权势的无所谓。
  • 奚事鹤书来起家:不需要鹤书来谋求高官,反映出对仕途的淡泊。
  • 古有逸民逃举选:古代有许多隐士选择逃避官场。
  • 今无烈士矫贪夸:现代缺少真正的英雄,讽刺人们的贪婪。
  • 鬳翁晨遣诗筒至:早晨,友人送来诗歌,象征友情。
  • 昨夜寒灯屡结花:在寒灯下写诗,表达孤独与创作的艰辛。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隐逸生活的对比,突出时代变化。
  • 象征:龙具象征权力,鹤书象征仕途。
  • 拟人:寒灯下“结花”,赋予灯光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讽刺世俗的贪婪与虚荣,表现出作者对内心真实快乐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贫士:象征简朴生活,反映内心的富有。
  • 龙具:象征权力与地位,表明对权势的超然态度。
  • 鹤书:象征仕途与名利,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 寒灯:象征孤独与创作的艰辛,暗示内心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具”象征什么?

    • A. 农耕工具
    • B. 权力与地位
    • C. 朋友的祝福
  2. 诗人为何宁愿耕田而不愿仕途?

    • A. 追求财富
    • B. 向往自由与宁静
    • C. 对社会的不满
  3. “寒灯屡结花”中的“寒灯”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灯光
    • B. 夜间的孤独
    • C. 美丽的花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自然与宁静。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体现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