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星阁》

时间: 2025-04-29 03:49:50

平生看破刘文叔,不肯依乘赤伏符。

底处只缘曾识面,故应人唤作狂奴。

意思解释

书客星阁

作者: 方岳 〔宋代〕

原文展示:

平生看破刘文叔,不肯依乘赤伏符。
底处只缘曾识面,故应人唤作狂奴。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看透了刘文叔的虚伪,不愿意依附于他所代表的权势。
之所以被人称作“狂奴”,只是因为曾经见过他一面。

注释:

  • 刘文叔: 指刘伯温,明初著名谋士,后世常用以指代权臣或权势人物。
  • 赤伏符: 可能指的是一种依附于权势的符号或象征,表示投靠某种势力。
  • 狂奴: 指被人称为狂妄的奴隶,表现出对权势的不屑和蔑视。

典故解析:

  • “看破”: 反映出一种洞察人心的智慧,流露出诗人对世俗权力的冷眼旁观。
  • “狂奴”: 这个称号展现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自嘲与反叛,同时也体现出对世俗价值观的抗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子英,号山人,宋代诗人,以豪放、清丽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常常表现出对权势的批判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诗人对当时权力的虚伪表现出深刻的反思与批判,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坚守与追求。

诗歌鉴赏:

《书客星阁》是一首充满哲理与反叛精神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刘文叔的看破与拒绝,表达了自己对权势的蔑视和对自由思想的追求。开头两句直指刘文叔的虚伪,言辞犀利,显示出诗人对世俗权力的不屑一顾;而“底处只缘曾识面”则揭示了诗人与权势之间的微妙关系,既是过去的交集,也是一种自我否定。最后一句“故应人唤作狂奴”,既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无畏的宣言,表明了他宁愿被称作狂妄的奴隶,也不愿意屈从于权势的姿态。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性,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权力与自由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与时代特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平生看破刘文叔: 诗人一生中看透了刘文叔的真实面目,表现出一种洞察力。
    2. 不肯依乘赤伏符: 不愿依附于刘文叔所代表的权力,体现了诗人的独立精神。
    3. 底处只缘曾识面: 强调与刘文叔的关系只是点滴之交,并非深厚的羁绊。
    4. 故应人唤作狂奴: 对外界称呼的自我调侃,反映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坚定。
  •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刘文叔的权势与诗人的独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的反叛精神。
    • 反讽: “狂奴”的称呼含有反讽意味,展现了诗人对外界评价的无所谓态度。
  • 主题思想: 通过对权力的否定与对理想的坚持,表达了个体在社会中追求自由与真实的愿望。

意象分析:

  • 刘文叔: 象征着权力与虚伪。
  • 赤伏符: 代表依附于权力的工具与象征。
  • 狂奴: 体现个人的反叛与不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岳所指的“刘文叔”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权臣
    C. 一位历史学家
    答案: B

  2. 诗中“狂奴”指的是什么?
    A. 对权势的依附者
    B. 自嘲为狂妄的奴隶
    C. 忍受压迫的人
    答案: B

  3. 诗人对权势的态度是?
    A. 崇拜
    B. 不屑
    C. 依赖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 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悲哀,与方岳的反叛精神形成对比,前者更倾向于忧国忧民,后者则表现出个人对权力的蔑视。
  • 李白《将进酒》: 二者都强调个体的自由与理想,但李白更侧重于饮酒作乐的洒脱,而方岳则是对权势的拒绝与批判。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方岳相关文献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