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梦是岁太早》
时间: 2024-09-19 22:10: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纪梦是岁太早
作者: 黄庚 〔宋代〕
老年屏人事,北窗寄高眠。
梦魂御风去,金阙开九天。
虎豹狞不嗔,知予有仙缘。
玉座拥五云,香炉飞紫烟。
青衣两童子,举手导我前。
下土虮虱臣,愚衷欲敷宣。
兵戈幸休息,饥馑方连绵。
洪惟大生德,实司水旱权。
愿言回哀眷,与世解倒悬。
玉帝允臣请,乃曰赐丰年。
再拜谢阙下,回飚堕林泉。
夜雷声殷殷,甘泽朝满田。
沉思喜且惊,异梦非偶然。
士怀当世忧,贞观有房杜,斗米三文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老年时的梦境,他在梦中与天界的神仙交流,表达了对世事的忧虑和对丰年平安的渴望。梦中他乘风而行,看到金色的宫阙在九天之上,感觉到自己与神仙之间的缘分。梦中有童子引导他,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诗的后半部分则提到社会动荡和民众疾苦,他希望通过神明的庇佑,解除世人的苦难,获得一个丰收的年头。
注释:
- 屏人事: 避免世俗的事务。
- 金阙: 指天宫的宫殿。
- 虎豹: 象征猛兽,表明梦境中的威严。
- 玉座: 神仙的宝座,象征尊贵。
- 虮虱: 指平民百姓,表达对普通人的同情。
- 贞观: 唐太宗时期的盛世,代指太平盛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字孟卿,号雪庵,生于南宋,曾任职于地方官职。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庚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际。作者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切反思。
诗歌鉴赏:
《纪梦是岁太早》是一首充满幻想与现实对比的诗作。诗人在梦中与仙人对话,体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开篇描绘老年人对世事的屏障,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随后梦魂乘风而去,象征着自由与希望。诗中描绘的天界场景,如“金阙”、“玉座”、“香炉”,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出古人对神仙世界的崇敬与向往。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中的“兵戈幸休息,饥馑方连绵”,突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表现了作者对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盼。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丰年和安定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温暖与希望。
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交织,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愿景,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问题,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年屏人事:老年人远离世俗事务。
- 北窗寄高眠:在北窗下安然入睡。
- 梦魂御风去:梦中灵魂乘风而去。
- 金阙开九天:看到天上的金色宫阙。
- 虎豹狞不嗔:猛兽不再凶狠。
- 知予有仙缘:知道我与仙人的缘分。
- 玉座拥五云:宝座上环绕着五彩云雾。
- 香炉飞紫烟:香炉中冒出紫色烟雾。
- 青衣两童子:两个青衣童子引导。
- 下土虮虱臣:地上的百姓如虮虱般受苦。
- 愚衷欲敷宣:愚笨的心愿想要表达。
- 兵戈幸休息:战争终于停息。
- 饥馑方连绵:饥荒仍然持续。
- 洪惟大生德:只有德行才能生根。
- 实司水旱权:真正掌控水旱的权力。
- 愿言回哀眷:希望能回到亲人身边。
- 与世解倒悬:和世事解开悬念。
- 玉帝允臣请:玉帝答应了臣子的请求。
- 乃曰赐丰年:于是说赐予丰收的年份。
- 再拜谢阙下:再次拜谢在阙下。
- 回飚堕林泉:回到林泉之间。
- 夜雷声殷殷:夜晚雷声阵阵。
- 甘泽朝满田:甘霖滋润着田地。
- 沉思喜且惊:沉思中感到惊喜。
- 异梦非偶然:这个梦境绝非偶然。
- 士怀当世忧:士人心中对现实的忧虑。
- 贞观有房杜:贞观时期的杜甫。
- 斗米三文钱:斗米只卖三文钱。
修辞手法:
- 比喻: “梦魂御风去”比喻梦境中的自由自在。
- 对仗: “老年屏人事,北窗寄高眠”体现了对仗的工整。
- 拟人: “虎豹狞不嗔”赋予了动物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中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世苦难的深切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金阙: 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神仙的庇护。
- 虎豹: 代表外界的威胁与不安。
- 玉座: 反映尊贵与安宁的理想境地。
- 香炉: 象征着祈福与美好的愿望。
- 青衣童子: 代表引导和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庚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金阙”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天上的宫殿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植物
-
诗中提到的“虮虱”象征什么?
- A. 神仙
- B. 平民百姓
- C. 富贵人家
- D. 动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黄庚的《纪梦是岁太早》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但黄庚更多地通过梦境体现了对理想的渴望,而杜甫则直接揭示了现实的困境。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黄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