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杜相公喜雨之什》
时间: 2025-01-22 13:4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和杜相公喜雨之什
作者: 欧阳修
岁时丰俭若循环,
天幸非由拙政然。
一雨虽知为美泽,
三登犹未补凶年。
桑阴蔽日交垂路,
麦穗含风秀满田。
千里郊原想如画,
正宜携酒望晴川。
白话文翻译:
每年的丰收和歉收就像循环一样,
天气的变化并不是因为治理不善。
虽然一场雨能带来美好的滋润,
但三年的登基仍然无法弥补过去的歉收。
桑树的阴影遮住了阳光,路旁低垂,
麦穗在风中摇曳,田野一片丰盈。
千里之外的乡野如同画卷,
正好可以携酒欣赏这晴朗的河川。
注释:
字词注释:
- 岁时:指年月、季节的变化。
- 丰俭:丰收与歉收。
- 拙政:拙劣的治理。
- 美泽:美好的滋润。
- 三登:指三次登基或三年。
- 桑阴:桑树的阴影。
- 秀:形容麦穗生长得茂盛。
典故解析:
- 此诗提及的“丰俭”反映了农业社会对天时的依赖,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关系。
- “三登”可理解为政治权力的更迭,暗示治理的成功与失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及历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著称,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农耕社会,天时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诗中通过对雨水的描绘,反映了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治理能力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喜雨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农业以及治理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岁时丰俭若循环”引入,形象地描绘了季节更替带来的丰收与歉收的循环,反映出自然规律的无常。接着诗人指出,天时的变化并非源于人类治理的能力,暗示政治与自然之间的疏离。虽然一场雨能够带来美好的滋润,但三年的艰难依然无法因这一场雨而弥补,这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使得诗歌更具深度。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运用“桑阴蔽日交垂路”和“麦穗含风秀满田”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丰收的田野与阴影交织的景象,增添了诗的层次感。结尾“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展现出一种闲适与惬意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兼具政治与人文关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时丰俭若循环:每年的丰收与歉收就像循环一样,强调自然规律。
- 天幸非由拙政然:天气的变化并不是因为治理不善,指明天时的重要性。
- 一雨虽知为美泽:虽然一场雨能带来滋润,但不够。
- 三登犹未补凶年:三年的艰难,无法被一场雨所弥补,反映现实的无奈。
- 桑阴蔽日交垂路:桑树的阴影遮住了阳光,描绘出阴暗与光明的对比。
- 麦穗含风秀满田:麦穗在风中摇曳,田野充满生机。
- 千里郊原想如画:远处乡野如同画卷,展现自然的美。
- 正宜携酒望晴川:适合携酒欣赏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岁时丰俭若循环”与“天幸非由拙政然”形成对比。
- 意象:桑阴、麦穗等意象生动描绘自然景色。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社会联系,体现深层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然的规律与人类治理的关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与不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阴:象征着阴暗与庇护,暗示生活中的困境。
- 麦穗:象征着丰收与希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晴川: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展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岁时丰俭若循环”是为了强调什么?
A. 政治的变化
B. 自然的规律
C. 人的活动 -
“三登犹未补凶年”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 三年的丰收
B. 一场雨的影响
C. 没有弥补的困难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政治的不满
C.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欧阳修的诗在描绘自然景观时更显细腻,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欧阳修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