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阮比部知衢州因归建阳别墅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6:0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入蓬丘席未暖,飘飘又建隼旟行。交朋莫惜河梁别,乡曲初期昼锦荣。竹箭波声随一棹,斧柯山色对双旌。子牟江海心应在,频上高楼望帝京。
白话文翻译:
再次进入蓬丘,席位还未坐暖,便又飘然启程,建立隼旟(指官职)。与朋友告别时不要吝惜在河梁(指送别之地)的离别之情,家乡的曲调期待着白昼的锦绣荣光。竹箭般的波声随着一叶扁舟,斧柯般的山色对着两面旗帜。子牟(指自己)的江海之心应当还在,频繁地登上高楼眺望帝京。
注释:
- 蓬丘:指官署。
- 隼旟:古代旗帜上画有隼鸟,代指官职。
- 河梁:送别之地。
- 乡曲:家乡的曲调。
- 竹箭波声:形容波涛声如箭矢般迅疾。
- 斧柯山色:形容山色如斧柯般峻峭。
- 子牟:诗人自称。
- 帝京:指京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尤以诗才闻名。此诗作于杨亿再次任职官职,即将离开家乡前往衢州任职时,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杨亿在再次被任命为官职,即将离开家乡前往衢州任职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官职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再次任职官职,即将离开家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和对未来的复杂情感。诗中“再入蓬丘席未暖”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重视,又暗示了离乡的匆忙和不舍。“飘飘又建隼旟行”则进一步以官职的象征“隼旟”来强调诗人对职责的担当。后几句通过对家乡景物的描绘,如“竹箭波声随一棹”和“斧柯山色对双旌”,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官职的双重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再入蓬丘席未暖”:诗人再次进入官署,席位还未坐暖,暗示离乡的匆忙和不舍。
- “飘飘又建隼旟行”:飘然启程,建立隼旟,强调对官职的重视和职责的担当。
- “交朋莫惜河梁别”:与朋友告别时不要吝惜在河梁的离别之情,表达对友人的不舍。
- “乡曲初期昼锦荣”:家乡的曲调期待着白昼的锦绣荣光,抒发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 “竹箭波声随一棹”:竹箭般的波声随着一叶扁舟,形容波涛声如箭矢般迅疾,象征旅途的艰辛。
- “斧柯山色对双旌”:斧柯般的山色对着两面旗帜,形容山色如斧柯般峻峭,强调旅途的艰险。
- “子牟江海心应在”:子牟(诗人自称)的江海之心应当还在,表达对家乡的深切眷恋。
- “频上高楼望帝京”:频繁地登上高楼眺望帝京,抒发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官职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箭波声”和“斧柯山色”,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波涛和山色的特点。
- 对仗:如“竹箭波声随一棹,斧柯山色对双旌”,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官职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对家乡景物的描绘和对官职的象征,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官职的双重情感。
意象分析:
- 竹箭波声:形容波涛声如箭矢般迅疾,象征旅途的艰辛。
- 斧柯山色:形容山色如斧柯般峻峭,强调旅途的艰险。
- 隼旟:古代旗帜上画有隼鸟,代指官职,强调对官职的重视。
- 河梁:送别之地,表达对友人的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再入蓬丘席未暖”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职的重视 B. 对家乡的眷恋 C. 对友人的不舍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
“飘飘又建隼旟行”中的“隼旟”指的是什么? A. 官职 B. 旗帜 C. 山色 D. 波声 答案:A
-
诗中“竹箭波声随一棹”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仗 C. 拟人 D. 夸张 答案:A
-
“子牟江海心应在”中的“子牟”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家乡 D. 官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
- 杜甫《登高》: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官职的重视。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杨亿此诗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而杨亿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官职的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杨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