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池阳泛舟作)》

时间: 2025-01-11 17:01:51

春来江上打头风。

吼层空。

卷飞蓬。

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

早是客情多感慨,烟漠漠,雨濛濛。

梁溪只在太湖东。

长儿童。

学庞翁。

谁信家书,三月不曾通。

见说浙河金鼓震,何日到,羡归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来江上打头风。吼层空。卷飞蓬。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早是客情多感慨,烟漠漠,雨濛濛。梁溪只在太湖东。长儿童。学庞翁。谁信家书,三月不曾通。见说浙河金鼓震,何日到,羡归鸿。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江上风势猛烈,呼啸着穿过层层天空。风卷起飘散的蓬草。江中翻滚着无数的云涛和雪浪,尤其是在傍晚时分。旅客的心情本就多愁善感,再加上烟雾弥漫,细雨绵绵。梁溪位于太湖的东边。孩子们长大了,学习着庞翁的学问。谁能相信,家书已经三个月没有收到了。听说浙江河上的战鼓声震天响,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羡慕那些归来的大雁。

注释:

  • 打头风:指风势猛烈,迎面吹来。
  • 吼层空:形容风声如吼,穿过层层天空。
  • 卷飞蓬:风卷起飘散的蓬草。
  • 云涛、雪浪:形容江水波涛汹涌,如云如雪。
  • 客情:旅客的心情。
  • 烟漠漠,雨濛濛:形容烟雨朦胧的景象。
  • 梁溪:地名,位于太湖东边。
  • 庞翁:指庞德公,东汉末年著名学者,此处泛指学问。
  • 家书:家信。
  • 浙河金鼓震:指浙江河上的战事,金鼓声震天响。
  • 归鸿:归来的大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居士,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宰相,主张抗金,是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李纲的诗词多表现其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上的景象,通过风、云、浪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感慨和对家国的思念。诗中提到的“浙河金鼓震”反映了当时战乱的社会背景,而“家书三月不曾通”则透露了作者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江城子》以春江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复杂情感。诗中“打头风”、“吼层空”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江上风势的猛烈,而“云涛”、“雪浪”则进一步以壮阔的画面加深了这种感受。作者通过“客情多感慨”一句,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状态,而“烟漠漠,雨濛濛”则以朦胧的景象增强了这种忧郁的氛围。后文提到的“梁溪”、“庞翁”等,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重视,也隐含了对家乡的思念。最后,“浙河金鼓震”与“羡归鸿”形成鲜明对比,既反映了战乱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李纲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来江上打头风。吼层空。卷飞蓬。
    • 描述春天江上风势猛烈,风声如吼,卷起飘散的蓬草。
  2. 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
    • 形容江水波涛汹涌,如云如雪,尤其是在傍晚时分。
  3. 早是客情多感慨,烟漠漠,雨濛濛。
    • 表达旅客的心情本就多愁善感,再加上烟雾弥漫,细雨绵绵。
  4. 梁溪只在太湖东。长儿童。学庞翁。
    • 提到梁溪位于太湖东边,孩子们长大了,学习着庞翁的学问。
  5. 谁信家书,三月不曾通。
    • 表达家书已经三个月没有收到,透露出对家人的思念。
  6. 见说浙河金鼓震,何日到,羡归鸿。
    • 听说浙江河上的战鼓声震天响,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羡慕那些归来的大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涛”、“雪浪”比喻江水波涛汹涌。
  • 拟人:如“打头风”、“吼层空”拟人化风势。
  • 对仗:如“烟漠漠,雨濛濛”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江上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感慨和对家国的思念。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有对战乱现实的反映,以及对和平归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打头风、吼层空:描绘风势猛烈,具有动感和力量感。
  • 云涛、雪浪:形容江水波涛汹涌,具有壮阔和动荡的意象。
  • 烟漠漠,雨濛濛:描绘朦胧的景象,具有忧郁和沉思的氛围。
  • 归鸿:象征归乡和和平,与战乱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打头风”指的是什么? A. 微风 B. 猛烈的风 C. 春风 D. 秋风
  2. “云涛”、“雪浪”在诗中用来形容什么? A. 云彩 B. 雪花 C. 江水 D. 山峰
  3. 诗中提到的“庞翁”是指谁? A. 庞统 B. 庞德公 C. 庞涓 D. 庞籍
  4. “浙河金鼓震”反映了什么? A. 节日庆典 B. 战乱 C. 婚礼 D. 丰收

答案:

  1. B 2. C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与李纲的《江城子》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苏轼的诗更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往事的回忆,而李纲的诗则更多体现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家国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李纲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